查看完整版本: [-- 实施大开发 赢得大发展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5月 -> 实施大开发 赢得大发展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程安东 2000-05-30 00:00

实施大开发 赢得大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论坛

  去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西安举行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不失时机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实施大开发 赢得大发展
  程安东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以非凡气魄作出的面向新世纪的战略决策,必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
  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体现了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构想,标志着西部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也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大国经济的发展规律。世界上幅员较为辽阔的国家大多在一些地区率先发展和繁荣起来之后,经历了一个大规模开发欠发达地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沿海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东部地区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在东部的示范带动下,广阔的西部地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发展还相对滞后。尽快改变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的内在要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显示了党中央驾驭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高超艺术,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大步走向繁荣富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从现在起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是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时期。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离不开西部的开发和繁荣。西部地区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我国的优势资源大部分集中在这里,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把这种潜力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形成新的增长极,将保障我国经济长期运行在“快车道”上。从扩大对外开放的角度看,西部在一些产业上的发展优势,如能源、农业、旅游、现代科技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优势。通过深度开发,这些优势不仅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而且会成为我国大规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支柱。因此,把西部大开发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开发西部,发展西部,繁荣西部,是中国未来五十年经济发展新的希望所在。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现在仍呈拉大的趋势,由此带来了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西部“老、少、边、穷”地区比较集中,一些地方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因此,集中力量加快西部开发,实现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西部地区再造优势、重现辉煌的决定性步骤。西部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仅从陕西看,历史上这里曾是中国最繁荣富庶的地区,“汉唐盛世”曾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社会生产力和封建社会的鼎盛文明。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特别是西部人民的信心。这使西部地区的全面振兴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西部地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部地区一定能够打破常规,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步伐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实现从生态环境到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改变,来一个“旧貌换新颜”。
  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抓住重点,突出特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开发路子
  搞好西部大开发,关键是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国家通盘规划下,结合西部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陕西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特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和“第一阶梯”。去年6月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根据省情实际,努力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并为促进西部大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在用好中央支持政策的同时,坚持以市场机制推进西部大开发。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吃准、吃透中央精神,用好中央的支持政策,使西部大开发有效地启动起来。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单纯依靠政府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最持久的开发动力是市场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地把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产生最大的开发效应。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导和基石。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陕西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一手抓全省村村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的“三通”建设,90%以上的行政村已提前实现了预定目标,深刻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一手抓通江达海的公路、铁路主通道建设,基本建成了以省会西安为中心,以横穿八百里秦川的宝鸡—潼关高速公路为主轴的高等级公路网,即将建成沟通南北的神木—西安—安康铁路和直抵渤海湾的神木—黄骅港铁路。今后几年,陕西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纳入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使陕西与我国经济发达的华东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直接相连。
  抓紧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陕西大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仅陕北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占黄河泥沙总量的二分之一,给当地和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局部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喜人景象,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来,我们响应江泽民同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大力实施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山川秀美工程,“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治沙治水,取得了新的成效。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榆林市和延安市的林草覆盖率,分别达到39%和41%,在世界上引起了反响。事实证明,历史遗留下来的恶劣生态环境是完全可以改善的,坚持治理下去,陕西的水土流失地区一定会再现“山川秀美”的景象。
  加快结构调整,构筑陕西特色经济的基本框架。面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陕西确定在西部大开发中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既要实现产业升级,又要避免与域外产业结构雷同。根据陕西科技实力和国防工业在全国位居前列、旅游资源和果业在世界上有一定优势的省情特点,我们提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旅游、果业、军工四大优势产业,依此来构建陕西特色经济的基本框架。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突出抓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与现代医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重点建设以西安为龙头、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使之加速崛起,成为中国西部的“硅谷”。在旅游业方面,按照市场规律,对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有步骤地建设周、秦、汉、唐四大文化旅游区,开发旅游拳头产品,使陕西成为名扬天下的旅游胜地。在果业方面,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是:实施科技兴果,推动果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营销网络,创出世界名牌。在军工方面,加快军工先进技术向民品扩散,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进一步融合。
  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队伍。陕西是全国教育实力较强的省份之一。为了发挥教育对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作用,我们规划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迈出新的步伐。一是强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在大中城市实行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同时,鼓励各类教育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二是通过对现有高校的优化重组,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大力发展为教育服务的衍生产业。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集中力量兴建一批相对集中的标准化学生公寓和相关基础设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最根本的是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掘出最深厚的动力源泉
  推进西部大开发,既要着眼长远,更要抓紧当前,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情和创业精神,努力争取西部大开发两三年有一个新变化,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凝聚人心,振奋士气。
  提高解放思想的自觉性,以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进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发动干部群众冲破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树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开发理念。首先,增强求变创新的意识。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大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开发经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结合西部特点,敢于创新开发机制和模式,敢于谋求跳跃式发展。其次,树立艰苦奋斗创大业的精神。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和浅尝辄止的小农意识,把西部大开发的基点放在自身坚持不懈的开拓进取上,激发内在的活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把西部大开发这项宏伟工程不断推向前进。第三,打破一般化的工作方式,在全面推进大开发中实施重点突破。对陕西来说,在工作布局上,要集中力量开发最具条件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使之率先发展起来,成为重要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改革,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强大的驱动力。改革滞后是西部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先行,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西部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陕西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当务之急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走出计划经济的藩篱。在改革的着力点上,一是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突破口,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等措施,使陕西经济发展的格局由过去的“单腿跛行”变成“双腿跳跃”。二是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为重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大范围的产权流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加快培育职业企业经营者队伍,引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西部大开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总是流向有利于获得高回报的地区。因此,西部扩大对外开放,吸引资金、人才、技术,首先要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目前陕西把营造投资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努力争取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大力培育以区域金融中心为主的要素市场体系,提高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抓紧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同时,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加强与东部省市的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 [-- 实施大开发 赢得大发展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