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泉城喊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5月 -> 泉城喊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磊 2000-05-30 00:00

泉城喊渴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历史上曾有72泉之说。然而,如今的济南已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趵突腾空、百泉争涌的胜景已成往事。泉城昔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貌真的要成为记忆了吗?
  泉城喊渴
  本报记者 刘磊
  有泉无水 泉城处境尴尬
  5月以来的几场雨使济南长时间的旱情得到了缓解,泉城人终于舒了口气。而那些曾经喷涌不息的名泉,如今已成了时涌时歇的间歇泉,这情形足以使这个以泉水为骄傲的城市感到有些尴尬。
  水,是一座城市生存发展的命脉;水,更是济南这座城市绵延千年的文化底蕴的一部分。济南历史上有72名泉之说,这些名泉各具风采。欧阳修、曾巩、苏辙、蒲松龄等历代文人都留下了描写泉水的诗文。
  如今,72名泉中的大多数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许多甚至已经被填埋。即便是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这几大名泉,也长年停涌。刘鹗在著名的《老残游记》中曾对趵突泉有段描述:“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据土人云‘当年冒起有五六尺高’。”但从去年开始,有“天下第一泉”之誉的趵突泉已经停涌一年多,昔日“波涛声振大明湖”的盛景已成为难得一见的奇观了。现在,外地人若是到泉城来看泉,十有八九是要失望而归的。
  有泉无水,泉城人不得不面对如此的尴尬,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水荒。记者在济南已经生活了5年,但在这次采访中才知道泉城水资源竟是如此匮乏: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大约为257立方米,只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在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的名单上,济南赫然在列。
  据供水部门介绍,到上个月,济南的地下水位已降至海拔23.8米以下,接近警戒水位23.5米。而地下水位一旦下降到23.5米以下,现有的水泵就无法工作,将不得不更换深井泵减量取水。地表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济南现有的两大水库渐趋干涸,存水中可供城市取用的水量只能维持两个月。
  超采断源 缺水根源在人祸
  济南的地形是南高北低,南部山区的岩石大部分是石灰岩,遇水容易溶解,于是便在地上和地下形成无数大小不一的裂隙和溶洞,它们既是降水的渗透渠道,同时又是地下水储存的主要场所。丰富的地下水由南向北流动,便形成丰富的泉水资源。
  从前,济南市地下水开采一直处于自由状态。从1963年开始,济南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管理,规定不准自凿开采,但效果不甚明显。1981年,济南市政府颁布了《地下水资源暂行管理办法》,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严格控制,使滥采滥用地下水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近年来,济南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水量激增。现在,济南每日消耗水量都以百万吨计,在供水缺口较大、而客水资源又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只能超量开采地下水,从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长时间低于海拔27米的泉涌水位,使泉群干涸甚至跨年度干涸,最长的一次自1988年3月至1990年8月,历时两年半之久。
  造成泉城有泉无水的另一原因是,在本应该涵养水源、补给泉水的南部山区,昔日繁茂的植被正被座座钢筋混凝土建筑、条条水泥沥青道路所取代。过去下雨时,大部分雨水由植被蓄涵渗入地下,可现在下雨时,大量建筑和路面阻止了雨水的下渗,也就使泉水水源的补给条件退化。
  开源节流 打响保泉战役
  为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再现泉城胜景,济南市自80年代就开始按照“开源节流”、“采外补内”的方针,调整采水布局,压缩泉区地下水的开采量,逐渐将地下水的开采重心由城区转移到城区的东、西郊。同时加大引用地表水,在南部山区先后建成卧虎山水库和锦绣川水库,并通过这两个水库向市区供水,结束了单靠地下水源供水的格局,但长期以地下水源取水为主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
  几年前,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济南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其中就明确提出,要调整济南城市供水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结构,由原来的7∶3调整为4∶6。为实现这一目标,济南市决定充分利用黄河水,建设调蓄水库,丰蓄枯用。1998年10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济南市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供水工程鹊山调蓄水库开工建设。今年4月,当济南的供水形势频频告急时,蓄水能力达4600万立方米的鹊山水库正式向济南市区供水。同时,玉清湖引黄供水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年底整个工程将发挥效用。
  对于正处于焦渴之中的济南来说,从鹊山水库引来的黄河水,不啻“久旱逢甘霖”。新建的两大引黄供水工程,将使济南的供水结构由以地下水为主转变为以地表水为主,为恢复泉城特色创造条件。济南市已确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再批准新凿自备水井,并决定待鹊山调蓄水库和玉清湖引黄供水工程竣工发挥效益后,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封闭其他自备水井。但长久来看,两大引黄供水工程仍不能解决泉城缺水的根本问题。因为黄河连年断流,并且国家规定对黄河水实行有计划供给,所以黄河水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开源仍须节流。对于济南这座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节水,并非权宜之计、应急之举,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方针。近年来,济南市在节水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全市的自备水井已实现了全面系统的管理,对全市动态水位和水质实施了网络化监测。济南市还在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有效利用率,努力开辟城市第二水源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今年,济南市又发出通知,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在建筑工程中禁止使用螺旋式铸铁水龙头,强制使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已使用旧式水龙头的单位和个人,在2001年12月31日前要更换使用陶瓷片密封水嘴。此外,还明令禁止使用一次冲洗水量在9升以上的坐便器,推广应用一次冲洗水量为6升的坐便器。
  养源补泉 做活泉水文章
  济南,不是以文物古迹著称于世,而是以泉水甲天下。正因如此,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不仅是为了保证生产生活需要,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恢复泉城风貌,保护珍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需要。
  1997年,济南市颁布《名泉保护管理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名泉保护工作,并把名泉的开发利用纳入整个城市的规划之中。几年来,济南市在南部山区实施了绿化保泉工程,使作为泉水补给地的南部山区林木覆盖率大大提高。在市区,对被填埋的46处名泉进行开挖。现在,已经有珍池、泮池、玉环、濯缨等20多处名泉被修复一新。修复后的名泉重新加上了石护栏并立泉碑,供市民和游客观赏。
  不久前,一个在全社会“认领”名泉的活动在济南展开。根据名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知名度等,分别确定各名泉的具体认领条件,海内外各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均可参加认领。黑虎泉泉群和五龙潭泉群中的部分名泉已被列入首批认领名单。
  在《济南日报》每期的报头上,除了天气预报外,还报告每天的地下水位。这个小小的细节,反映了济南人对地下水位的关注,这是因为泉水的喷涌与地下水位息息相关。做一回临泉而居的枕泉人家,已成为泉城人萦绕心头的旧梦。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一个消息也许会令我们高兴:专家预计今年雨季到来后,济南的地下水位将会回升,去年已经停涌一年的泉城群泉有望复涌。
  长期停涌已使黑龙泉干涸,张开大口喊渴。 刘磊摄(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泉城喊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