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生命线”上的绝唱——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上)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0年05月 -> “生命线”上的绝唱——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吴天智 黄秋生 郭嘉 2000-05-31 00:00

“生命线”上的绝唱——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生命线”上的绝唱
  ——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吴天智 新华社记者 黄秋生 本报记者 郭嘉
  五月的江门,细雨霏霏;
  五月的江门,哀思绵绵。
  5月,当一出以舍己救人英雄警官邵荣雁为原型创作的音乐剧《永远的橄榄绿》,在广东江门五邑侨乡巡回演出时,380万侨乡人民的心再一次被强烈地感染、深深地震撼——
  蓬江两岸,人们一遍遍呼唤着邵荣雁的名字;江门城乡,人们一次次追寻邵荣雁的足迹——一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楷模。
  他像朴实的路标——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为官兵引导人生
  走进武警江门市支队副政委邵荣雁生前的办公室,置放在书架和案头的3000多册图书、85本大大小小的读书笔记,好像默默地诉说着这位年仅40岁的警官短暂而又壮丽的一生。
  邵荣雁入伍后的20年,正是国家发生重大变革和经受严峻考验的20年。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他不论是当副指导员、宣传股长,还是在政治处主任、支队副政委的岗位上,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
  了解邵荣雁的人都清楚,在江门市的大街小巷,他去的最多的是书店和图书馆。他读过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书籍上,随处可见一个个圈点和一段段眉注;他留下的120多万字读书笔记和42篇政工研究文章,无不渗透着他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凝思和感悟。
  邵荣雁坚信脚板底下出真情,始终把工作的视角放在一线中队,着力回答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官兵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无论是开会学习,还是下连蹲点,他都带着问题在官兵中搞调查,在实践中找答案,在摸索中解疑难。这几年,他随身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着“不同地区优抚金悬殊太大造成战士心理不平衡怎么办”、“老板私下请战士当保镖怎么办”、“打工妹向战士求助怎么办”、“战士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战士家中受到不法侵害怎么办”等22个基层管理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他摸索总结出的“一事一议法、谈心交心法、新闻点评法、热点探讨法、心声吐露法、书信展评法、典型解剖法、正反辩论法、现场鼓励法、三评教育法、板报宣传法、环境熏陶法”等“随机教育十二法”,被作为经验在许多警营推广。
  1998年,邵荣雁用4个多月的时间,跑了12个中队的50多个分散执勤点,梳理了几十个战士在学习、训练、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指导和帮助基层干部“拉直”了一个个问号。
  四中队战士李立华入伍3个多月,花掉了从家里带来的1万多元钱。一天训练休息时,邵荣雁掏出一支“红双喜”香烟正要点燃,小李马上掏出一包“中华”香烟递了过去。邵荣雁笑了笑:“这种烟我吸不惯。”说着把自己的烟给小李递了一支。小李摇摇头:“首长,都什么年代了,还抽这种烟。”
  战士不经意的一句话,引起了邵荣雁的深思。当天晚上,他召集中队干部,对战士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发现来自沿海开放地区的战士,家庭比较富裕,为他们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华”烟现象虽属个别,但说明警营中开始出现追求新颖时尚的消费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变化着的“警营生活流”,靠前疏导,才能取得主动。他集思广益,撰写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警营生活方式变化新走向”的调查与思考,在全支队开展了一场“警营生活方式大讨论”。经过一番循循善诱,官兵们很快找准了合理消费的基线,全支队出现了12个“小储蓄所”和5个无烟中队。
  恩平市中队的官兵至今难以忘怀。前些年,中队不少战士一度热衷于报刊征友,有的一天收到八九封信,最多的一个月收到了40多封。不仅影响中队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而且增大了队伍的管理难度。邵荣雁到这个中队蹲点后,运用“典型解剖法”和“正反辩论法”,引导官兵对新形势下的军人交际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警营交友十戒”,为官兵选择健康的交友方式提供了帮助。随后,他在基层中队开展了“日练百字,周写一文,月读一书”活动,使一度盛行的“交友热”变成了“学习热”。
  官兵家庭涉法问题日益增多,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情况。邵荣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新的动向。他提请支队党委同意,组织50多名干部参加了法律专业的函授学习,自己还亲自担任支队法律咨询小组组长,定期到基层宣讲法律常识,引导官兵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去年初夏,一向活泼的鹤山市中队战士小蔡情绪低落。正在中队蹲点的邵荣雁发现了,课间休息时和小蔡拉起家常,晚上又约小蔡出去散步。面对邵荣雁的一番真诚,小蔡敞开了心扉,道出酝酿已久的“秘密方案”。原来,小蔡的二哥外出打工,因触犯刑律被判入狱。父母来信让他想办法把二哥救出来。看着父母一封接一封的来信,小蔡寝食不安,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最后想铤而走险,准备擅自离队。邵荣雁暗吃一惊,一连几天与小蔡生活在一起。他一面给小蔡的父母写信以减轻家庭压力,一面对小蔡明理说法,使小蔡彻底打消违纪违法的念头。
  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就这样被消灭在萌芽之中,训练场上又有了小蔡爽朗的笑声。
  邵荣雁在担任政治处主任和支队副政委的6年间,不断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官兵,先后带出了100多名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使130多名后进官兵校正了人生航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他像燃烧的炭火——
  用炽热的情怀温暖官兵的心扉
  今年清明节清晨,邵荣雁的战友和驻地的乡亲们又一次来到烈士牺牲的蓬江畔,把一捧捧鲜花撒入江中。花瓣伴着泪水随江东去,也把人们对邵荣雁的无尽思念捎向远方……
  在武警江门市支队,只要提起邵荣雁,官兵们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他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战士们的心窝里。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他人;一个警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士兵;一个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邵荣雁十多年前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段话,如今已成为江门支队干部的带兵格言。
  去年入伍的战士江强刚下中队,在高强度训练中时常呕吐。一天夜里,小江起床吃药时,在中队蹲点的邵荣雁正好看到了。他给小江倒了一杯开水递过去说:“吃完药要盖好被子,不能受风。”第二天早饭后,邵荣雁又通知支队卫生队,把患胃病的江强送到江门市中医院住院治疗。在小江住院的日子里,他担心医院的饭不合小江胃口,就让妻子杨丽华每天煲些可口的粥送到病房。江强病愈归队,当了中队给养员。以后只要队里有病号,他就做上可口的饭菜端到战友床前。他说:“邵副政委的一言一行使我懂得,只有心里都装着他人,部队大家庭才能温暖如春。”
  像江强这样被邵荣雁关心爱护过的战士,在江门市支队何止一个两个。1997年6月,一中队战士沈志远因私自离队被关禁闭。邵荣雁听说后,连夜赶到中队,在禁闭室里同小沈进行了7个多小时的谈话。自那以后,这位在家娇生惯养的战士,执勤训练毫不懈怠,脏活累活抢在先,成了中队的训练标兵,还当了班长。
  只要干部心里有战士,战士心里就会有中队。邵荣雁这句话,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江门支队干部的心中。
  新战士冯驰入伍时体质较差,训练一度跟不上队,为此没少挨批评。后来,他索性以扭伤脚为由泡起了病号。邵荣雁检查训练间隙,鼓励他迎难而上。小冯的脚伤稍有好转,就主动要求上哨。那些天,只要小冯有夜岗,邵荣雁就准时起床,陪小冯站哨,整整陪了17天,直到小冯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训练场上。
  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田年璜含着眼泪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和邵荣雁到台山市中队检查工作,原计划住中队仅有的一间接待房。不巧,中队一位老兵的亲属临时来队,已经住在里面。第二天早晨,听说上级来的两位领导在俱乐部的凳子上将就了一夜,这位战士亲属十分感动。
  他像耀眼的星星——
  用生命的光华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99年8月23日夜,8号强台风横扫香港之后,直扑珠江口,江门市被笼罩在狂风暴雨之中。当天傍晚,汇入蓬江的天沙河下游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侨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当晚8点多钟,江门市领导向武警支队长朱广英请求支援:“东炮桥桥孔被障碍物堵塞,请速派官兵救援。”
  刚从外地休假归来的朱广英立即带领官兵赶赴现场抢险。这时,桥孔已被堵死,漂浮物还在源源不断从上游涌来,形成了3米多厚、近百米长的障碍带。官兵们苦战半夜,险情仍未排除。
  午夜时分,抱病在床的邵荣雁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让他带第二梯队前去增援。听说丈夫雨夜要去抗洪,妻子杨丽华吃了一惊:“你都躺了三天了,今天又没吃饭,能挺得住吗?”没等妻子说完,邵荣雁已披上雨衣。茫茫雨夜中,杨丽华追了几十米,将一包退烧药塞进丈夫迷彩服的口袋里。
  邵荣雁带着增援官兵赶到现场,立即跳到河中的水浮莲上,投入抢险战斗。班长张忠胜看邵荣雁没有穿救生衣,连忙把一件救生衣递了过去。邵荣雁见身边还有两名战士没有救生衣,就对张忠胜说:“我的水性好,把救生衣给他们穿上。”
  狂风暴雨打得人睁不开眼,邵荣雁头晕目眩,接着止不住地呕吐起来。朱广英见他脸色苍白,就说:“你先上岸休息一会再下来。”邵荣雁说:“支队长,没关系,给我一支烟。”
  朱广英和邵荣雁是老搭档,仅一同率部参加抢险救灾就有十多次了。1994年夏天,江门地区遭受特大洪水袭击,一段500米长的防洪大堤出现裂缝,朱广英和邵荣雁带领官兵手拉手筑起人墙,苦战了一天一夜,保住了大堤。
  1995年12月,鹤山市鹤城镇发生了山林大火,火龙绵延6公里,正向附近的村庄和国营林场逼近。朱广英、邵荣雁率领200名官兵星夜赶赴现场灭火。扑火战斗中,邵荣雁连续转战3个山头,3次被浓烟熏倒,眉毛被火燎,脸上手上烤起了血泡,是抢险官兵中伤势最重的。朱广英并不知道邵荣雁正在病中。但刚刚呕吐过的邵荣雁要烟抽,还是引起他的注意。他用手电一照,发现邵荣雁脸色像白纸一样,赶紧命令两名战士把他架上岸。
  风还在刮,雨还在下。24日凌晨2时15分,清障现场出现了意外险情,一个巨浪打来,抢险官兵脚下的障碍带突然断裂分离,站在断裂处的6名战士掉进水中。邵荣雁大喊一声:“快抓住绳子!”说着便和朱广英一起纵身跃入水中,奋力向落水的战士游去。
  浊浪翻卷。邵荣雁一手抓住岸上投下来的绳索,一手抓住落水战士的腰带,接连将战士杨中华和吴培伟推上岸。当他返回身来抢救战士陈洪辉时,小陈的一只手被绳索缠住,他推了两次都没有推上去。这时,邵荣雁已经精疲力竭,他用微弱的声音鼓励小陈:“坚持住,我们再来一次。”他用肩膀顶住小陈的后腰,拼尽最后的力气,把小陈推向岸边。这时,他由于体力不支,被咆哮的恶浪卷进了黑暗中……
  6名落水战士全部得救了,唯独不见邵荣雁。战士们声声呼唤,没有回音;乡亲们沿江寻觅,不见踪影。江门市委、市政府领导想尽一切办法组织搜寻,均失望而归。蓬江两岸千人肃立,人们默默地期盼奇迹的出现,然而……
  第二天下午,人们才在距东炮台桥1.5公里的蓬江边发现了邵荣雁的遗体。
  你离我们远了
  你仍在我们眼前
  你化作流星毅然离去
  你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邵荣雁同志像(新华社发)(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生命线”上的绝唱——追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范干部邵荣雁(上)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