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空间站太空交班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1年01月 -> 空间站太空交班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朱毅麟 2001-01-31 00:00

空间站太空交班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大观

  空间站太空交班
  朱毅麟
  空间站是一种供人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和工作的大型航天器,能为航天员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因而有“人造天宫”之美称。自1971年4月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以来,俄、美两国共发射了10个空间站,其中8个已经陨落。现在在轨道上的一老一少分别是俄罗斯行将寿终陨落的“和平”号空间站,正在建造、尚未落成的国际空间站。近来,伴随国际空间站迎来航天员、“和平”号险情频仍等消息的传播,空间站再度成为世人关心的热点。
  “和平”号空间站是1986年2月发射的,设计工作寿命5年,现已在太空中工作了近15年。它不仅是俄罗斯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而且是俄罗斯雄风犹存的象征,是俄罗斯人民引以为荣的骄傲,因此,它的成败得失牵动着亿万俄罗斯人民的心。
  这个由6个舱段组成的复合体,总重量为140吨,一般长期驻守2—3名航天员,最多可容纳6人。6个舱段各有各的用途,核心舱用于生活起居和对全站的控制,量子一号舱用于观测天文,量子二号舱用于对地观测,晶体舱用于微重力材料实验,光谱舱用于大气层研究,自然舱用于监测陆地、海洋和大气的地球环境。“和平”号共接待过28批来自15个国家的138名航天员,进行的科学试验达1.6万次以上,其中包括23项国际科学计划,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对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人类长期太空飞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是,“和平”号毕竟已超期服役近10年之久,设备和部件大都老化。近年来大小事故不断,继续载人飞行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特别是为支持“和平”号的运行每年需要2.5亿美元的资金,这对于经济不景气的俄罗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1999年1月,俄政府决定吸引外国或国内民间的资金来维持和平号的运行。后来,美国金苹果公司出资2000万美元,俄政府增拨了15亿卢布(合5300万美元),“和平”号才得以于2000年恢复载人飞行,并于4月4日接待了两名航天员。他们进行了74天的飞行,于6月16日返回地面。此后,“和平”号再次进入无人飞行状态;10月17日,进步M—43货运飞船送去了用于维持其轨道防止过早陨落所需的燃料。
  由于筹措不到更多的预算外资金,今年1月,俄政府总理已签署“结束‘和平’号空间站工作”的政府命令。它将于今年3月6日坠入大气层,空间站的绝大部分将在与空气剧烈摩擦中烧成灰烬,而且坠落路线是预先设计好的,所以人们不必担心其残骸会落到人烟稠密地区,造成破坏。
国际空间站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于1984年倡议,由6方(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6国联合建造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国际空间站总重约470吨,长(主桁架)108米、宽(太阳电池帆板展宽)88米,在距地面40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设计在轨工作寿命15年。
它的主结构是主桁架,桁架上挂有居住舱、服务舱、实验舱、节点舱等十几个舱段,可容纳6至7名航天员长期生活工作。桁架上还将安装遥控机械臂和8块太阳电池帆板,可产生110千瓦的电力。
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方案10年5变,直到1994年才最后敲定。1998年11月,俄罗斯发射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曙光号功能舱,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太空组装的序幕。同年12月,美国的团结号节点舱发射,并与曙光号对接成功。
2000年7月12日,俄罗斯的星辰号服务舱在几经推迟以后发射升空,与节点舱对接,为即将到来的第一批航天员提供住房。同年9月8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为空间站送去补给物资,并完成部分组装工作,为第一批航天员的进驻做好一切准备;10月11日至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上天,为国际空间站安装了天线、Z—1桁架、直流变换器等装置。
10月31日,由美国航天员谢泼德为站长、俄罗斯航天员克里卡廖夫和吉德津科组成的乘员组,乘坐联盟TM—31飞船升空,于11月2日进入国际空间站,成为空间站的首批主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测试调整空间站。
11月16日,进步M1—4号货运飞船又送去了2.5吨的燃料、食物和技术装备。紧接着,12月5日至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的2名航天员为空间站安装了一对太阳电池帆板,从而可以向3个舱全面供电。按计划,今年1月20日,美国将发射命运号实验舱;2月,第二批航天员将进驻空间站,替换第一批航天员。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进度虽然经常被推迟,但一直在坚持进行。估计还需要40次发射,才能于2006年前后建成。可以想见,国际空间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器,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个多国合作完成的大型航天工程。人们期待着它对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环境和地球环境等多种科学研究作出贡献,并为人类重返月球、载人火星航行提供科学依据和积累实践经验。
(本文作者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查看完整版本: [-- 空间站太空交班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