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忠诚筑起的脊梁——西北边防官兵执行驻训任务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1年10月 -> 忠诚筑起的脊梁——西北边防官兵执行驻训任务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蔡晖范青李志刚 2001-10-31 00:00

忠诚筑起的脊梁——西北边防官兵执行驻训任务纪实

第4版(要闻)
专栏:

忠诚筑起的脊梁
——西北边防官兵执行驻训任务纪实
新华社记者蔡晖范青新华社通讯员李志刚
  陆防、海防、空防构成了伟大祖国的边防。
  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慕士塔格山隆起祖国的脊梁。中国西北边防军人,在数千公里边防线上用他们的忠诚维护着祖国的安宁,用青春实践着“三个代表”,把对党和人民的爱写上了高高山巅,写进了巍巍哨卡,写在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上。
  时刻听从党召唤
  风雪帕米尔高原高山连绵不断,雪峰交错群立,沟壑纵横,悬崖陡峭。
  这里,地形错综复杂,平均海拔达3500米以上,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在这“生命禁区”里,汇集了最富有牺牲奉献精神的中国边防军人。
  中秋,大雪刚刚飘落,驻守西部边关的官兵就接到了赴边防驻训的命令。回家完婚的青年军官汪玉堂接到命令时离举行婚礼的时间仅有一天。是执行命令还是举行完婚礼再赶路?这位几次因部队工作离不开而推迟婚期的“大龄青年”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一早,汪玉堂走到瘫痪在床的老父亲身边说:“爸,我走了。”父亲拉着他的手说:“娃,走吧,家里的事再大,也没有国家的事大。”托人给未婚妻捎了封信,汪玉堂就上路了。
  和汪玉堂一样,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参加驻训的部队的560多名正在探亲休假的官兵,都毫无例外地中止休假赶赴边防一线。他们当中,有的告别了正在热恋的女友,有的含泪离开了躺在病床上的亲人……
  我们在高原一线采访时,巧遇一对父子兵。父亲潘钦是某部卫生队队长,儿子潘生杰是某边防连连长,父子俩自当兵那天起,都一直战斗在帕米尔高原。虽然,父子俩在一个部队,但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面。恰巧,在潘钦为参加驻训官兵的一次巡诊时,父子俩见面了。在为官兵们巡诊后,潘钦悄悄地在背人处为训练中受伤的儿子治疗。当我们发现父子俩时,潘钦说:“生杰从小就在军营里长大,性子特别要强,他是军事主官,不想让其他人知道他的伤势,怕影响大家的情绪。”
  像潘钦和潘生杰父子一样,在边防一线参加驻训任务的父子兵、夫妻兵数不胜数。克孜勒苏军分区原政委王增善从入伍到退休的38年里,扎根边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呕心沥血。大儿子从北京电子技术学院毕业时,他写信动员儿子放弃在内地就业,入伍来到了南疆边防。二儿子军校毕业后,他又说服儿子回到南疆边防部队。
  祖国嘱托重如山
  在喀喇昆仑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官兵们天天穿行在冰峰雪岭之间。高寒缺氧,高原心脏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积水等高原性疾病威胁着戍边官兵的生命。但他们从没有停止过巡逻的脚步。
  10月的帕米尔高原大雪纷飞,狂风肆虐,最低气温已降到零下30摄氏度。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官兵们义无返顾。强烈的高山反应,使一些战士喘不过气来,他们用手绢、绳子勒着脑门,手拉着手巡逻;有的战士摔倒了,爬起来又追上前行的队伍。超强度的高原紫外线,使一些战士的眼睛肿得像桃子,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在边防一线,一名叫杨勇的战士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祖国需要边防军人,如同大地需要拔地而起的群峰。
  任何慷慨的语言,在战士慷慨的奉献面前也会变得苍白。战士何龙的父亲,两个月前因严重车祸生命垂危。为了不影响儿子安心部队工作,何龙的母亲给连队党支部写信请求帮助做好何龙的思想工作。何龙知道事情真相后,忍着巨大的悲痛,毅然打起背包,到边防一线和战友们一起手握钢枪,履行着一名边防军人的神圣职责。他对记者说:“虽然我知道父亲的病情很严重,家里也特别希望我早一点回去,但我作为一名战士,就应像一首歌中唱到的‘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
  风雪边关铸丰碑
  “镇守崇岭边关,建功雪域高原”。某边防连官兵利用执勤间隙从山脚下捡来鹅卵石,然后一块一块镶嵌在半山腰誓言,以此来表达卫国戍边、不怕困难的坚强决心。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在边防成长起来的部队主官。边防需要我,官兵需要我。”这是某团副政委艾尼瓦尔参加驻训前,对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讲的一番话。他妻子一个月前,不慎小腿骨折,年幼的孩子无人照看,母亲心脏病又发作,他只能在电话中向亲人道声祝福。一个多月来,他跑遍了连队所有的执勤点,与官兵一同执勤训练。
  被官兵们誉为“西陲第一哨”的斯姆哈纳边防连自1962年9月建卡时,驻地一片荒凉,没有一棵树木,没有一簇绿草。官兵们牵着三峰骆驼,带着一口铁锅,步行来到这里设站守防。面对“抬头雪茫茫,低头土黄黄”的荒凉环境,官兵们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这次驻训任务中,哨卡官兵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给他们的荣誉和重托。10月23日,托克满苏边防连二班长文天宝,带8名战士去巡逻,突遇暴风雪,途中迷失了方向,他们手拉着手往回摸,从头天晚上一直走到第二天早晨,大伙儿体力不支,只好一点一点地向前爬。有人说,班长,临死前让我们睡一会儿吧。文天宝深知,一旦停下来,不出几小时,人就会冻成冰雕。他不停地朝大伙儿吼:“我们一定要冲出去!”后来,他们终于被战友们救出。
  为了做好后勤保障,许多官兵虽没有奋战在驻训一线,但他们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天天都在演绎着动人的故事。
  张良善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喀喇昆仑高原死亡线上奋战了14个春秋。在这次任务中,他带领全连官兵为驻训官兵送蔬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越雪山过险道,多次勇闯“鬼门关”。
  地处喀喇昆仑山腹地的红山河机务站全体官兵,每天都在用生命丈量着每根电杆的位置。9月29日,他们到达距机务站35公里的甜水海排除线路故障。那天大雪飘飞,狂风大作。班长张定燕一次次爬上5米高的电线杆,人和杆在风中颤抖,但他毫不畏惧。后来,官兵们又踏着齐膝的积雪,在几十公里电杆之间艰难地跑了10多个来回。电话接通了,可一名战士的半个耳朵却永远留在了电线杆上。
  官兵们深知,任何边情都连着国家的安危。记者在边防一线采访结束时,路过了康西瓦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105名边防军人。他们生是祖国钢铁脊梁,死是边关无字丰碑。
  正是有千千万万边防军人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边疆的稳定、社会的安宁、祖国的繁荣。


查看完整版本: [-- 忠诚筑起的脊梁——西北边防官兵执行驻训任务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