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 |
2001-07-31 00:00 |
我国器官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 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供体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器官移植成功率大大提高 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供体不足问题依然突出 本报海南博鳌7月30日电记者丁伟报道:自著名医学专家吴阶平教授于1960年施行首例肾移植手术以来,经过41年的发展,我国外科手术学、移植免疫学以及新山地明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器官保存技术日臻成熟,在肾、肝、心脏、骨髓等临床器官组织的移植方面,种类逐渐扩大,成功率迅速提高,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是记者从日前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器官移植论坛上获悉的。 据介绍,肾移植是我国临床开展最早、例数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大器官移植,近年来推广到国内29个省市区,已成为我国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规手术。截至2000年底,全国肾移植累积总数达34832例,仅去年就超过了5000例,形成了一批拥有相当规模、具备综合水平的肾移植中心。其他人体器官的移植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有效控制器官移植后免疫系统出现的各种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新山地明为核心的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的推行,我国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其中移植肾1年的存活率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50%提高到目前的90%,最长存活时间已超过24年。 活体亲属肾移植的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37个单位已实施亲属捐献肾移植181例,其中武汉同济医院所实施的37例移植者中有34例仍然存活,1年、5年、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达到97%、90%和82%。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器官移植临床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面临着器官供体严重不足、器官移植缺乏法律保障等难题。在提高移植手术质量、开展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开发和用药管理等方面,还需做出不懈的努力。 此次论坛由北京诺华公司主办,来自我国大陆和台湾大器官移植领域的1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