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随着欧元现钞流通日子的临近,游离于欧元区外的英国面临艰难选择英国面对冲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1年11月 -> 随着欧元现钞流通日子的临近,游离于欧元区外的英国面临艰难选择英国面对冲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史宗星 2001-11-30 00:00

随着欧元现钞流通日子的临近,游离于欧元区外的英国面临艰难选择英国面对冲击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随着欧元现钞流通日子的临近,游离于欧元区外的英国面临艰难选择
英国面对冲击
本报驻英国记者史宗星
  无论从官方表态还是从民意来看,英国离加入欧元区的那一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游离于欧元区之外,并不能使英国独善其身。随着欧元现钞流通的日子越来越近,英国已无法避免这一事件带来的冲击。
  冲击首先是心理上的。8月31日,也就是欧洲央行公布欧元现钞币样第二天,英国主流报纸都把这件事当作要闻作了报道。《泰晤士报》写道:“欧元纸币看上去很呆板、乏味和缺少生气。对于英国人来说,它像是外国货币,倒是与荷兰的比较接近。英国、法国和德国那种雕刻精美、画有历史人物、有知识深度的纸币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文字,虽是对欧元纸币的设计评头品足,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非常特别的心情。与《泰晤士报》的拐弯抹角截然相反,《独立报》的观点直截了当:“欧元一旦流通,我们会有被抛弃的感觉,维系我们民族特性与英镑的纽带将会变得松弛。”《金融时报》作为评析金融走势的老手,对欧元给了很高的评价:“毫无疑问,欧元是欧洲一体化取得的最伟大成就,是欧洲稳定和团结的象征。”
  同天报纸上的不同反响,其实就是英国民众不同心态的反映。在英伦三岛,围绕是否加入欧元的辩论已持续多年,至今还看不出哪种主张明显地占了上风。有人主张尽快加入欧元区,使英国真正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人则坚决反对,声称誓死“捍卫英镑”;还有人左顾右盼,既想加入欧元区,又怕丧失了民族独立性。有人说,对英国人来说,欧元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或许是想借用欧元流通这股劲风,布莱尔首相11月23日发表了一个演讲,对英国加入欧元区表达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他说,英国已多次错过“欧洲之船”,这是英国政治的“悲剧”,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不能再重蹈覆辙。但布莱尔依然认为,英国加入欧元区必须通过全面经济评估,并由全民投票作出决定。而财政大臣布朗不久前称,加入欧元区对英国经济影响的评估大概需要两年时间。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政府的所谓“评估”,其实就是对流通后的欧元进行观察,看它的走势,看它的前景,看它对英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当然,如果欧元发展成一种稳定的强势货币,会帮助一些英国人消除疑虑,对推动英国早日加入欧元区是有益的。
  冲击还表现在英国的经济生活方面。由于欧元是英国人关切的一大热点,而且不少人断定欧元早晚会成为英国的货币,因此,从政府、企业到个人,都开始采取措施应对欧元进入流通这一重大变化。有报道说,政府加大了对欧元的宣传力度,向企业发送了欧元指导手册,向民众散发了宣传品,举办了辨认欧元现钞的培训,财政部为此已支出经费990万英镑。内阁欧洲事务大臣海因为明年的英国勾画了一幅新图景:“明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届时,英国人去欧洲大陆旅游,钱包里将装着一种新的货币;公司与欧洲的贸易将开始用欧元结算;有些公司已考虑用欧元支付英国员工的工资;商家们正在谈论要不要在商品的标价牌上标上欧元价格……”
  在伦敦的金融城和商业区,眼下尚看不到明显变化。外汇兑换处的汇率牌上还没加上“Euro”这一项;绝大多数商店的价格牌上仍然只标着英镑。但这种局面不会再维持太久。随着2002年1月1日的临近,各商业银行正在准备欧元现钞,以满足消费者的兑汇需求。在允许接受外币的旅游区里,旅馆、餐馆和商店已作好接受欧元的准备,对电脑收款系统作了相应的调整。为争夺每年1000多万来自欧洲大陆的游客,商店正考虑对商品增加欧元标价,在首都伦敦,已有少数商店先行一步,为商品标上了英镑和欧元两种价格。这些商家认为,此举可方便欧洲大陆顾客对商品贵贱进行比较,有助于商品的销售。问及英国所有商店可否从明年起直接收取欧元现钞,一位店主笑了笑说:“这或许不是太遥远的事情吧!”


查看完整版本: [-- 随着欧元现钞流通日子的临近,游离于欧元区外的英国面临艰难选择英国面对冲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