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预订“名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1年02月 -> 预订“名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焦春生 2001-02-23 00:00

预订“名人”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预订“名人”
焦春生
新世纪的曙光刚刚露出端倪,一则新闻,确切地说是则奇闻,早已“高高升起”并将下个世纪的光芒“透支”出去。据悉,有人接连收到文字通知,函告“已被收入《二十一世纪名人录》”云云。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要成为其笔下新世纪的“名人”,在其名册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付出相当数量的“银子”,购买其“名人录”若干本,方能敲开那扇粗制滥造、装潢简陋的扉页。
  这叫什么?正所谓预订“名人”是也。
  预订,本是一种商业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性化要求日益强烈。为了适应这种偏好倾向,度情而制,预期认订便大行其道,备受欢迎。比如,预订蛋糕,预订服装,预订机票,预订餐位等。但“名人”之预订,无疑是预订业的新动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觉。
  按说,能够成为下个世纪的名人,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实际上清醒企盼都不易盼来)的愿望和荣耀。然而,只要大脑没进水,思维还能维持正常运转,恐怕就无法令人兴奋。个中道理不言自明,犹如收到了空头支票,攥在手里的不过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纸屑而已。
  如此说来,预订“名人”岂不失去其市场了吗?不会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色人等缺了哪一种人都不成其为世界。有人好虚荣,于是便有人想方设法满足其愿望并从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古往今来,投其所好不但是钻营之秘笈,亦是获财取利之法宝。天津有句俗话,叫“大梨赚财迷”,意即那些信口雌黄、满嘴跑火车的主儿(即“大梨”)往往以蒙骗财迷转向的人为能事;而在预订“名人”上恰是反其道而行之——“财迷赚大梨”—为圆发财梦而不择手段的人常常以没天没地、自欺欺人者为欺赚对象。这么说吧,在“虚妄症”的园圃里,为数不少的“大梨”为“财迷”提供了汲取营养的沃土以及并不暗淡的市场前景。
  行笔至此,令我想起一位心存“名人”情结的年轻朋友。在他简朴的房间里,我曾有幸目睹了几本标价不菲的“名人录”。什么《二十世纪文学名人大集》呀,什么《中华写作英才集录》呀,等等,振聋发聩。但恕我孤陋寡闻,其中除这位朋友的大名知晓外(但也不敢拔高恭维,至多只能算个文学爱好者罢了),未见一个有所耳闻的人名。我想,一册册“名人录”最大的功用恐怕就在于“入选者”借以自满自娱,不然,付梓之初不与废品回收公司联系,肯定难有容身之处。
  其实,名人不是用金钱换来的,也不是靠吹嘘缔造的,更不是以几册“名人录”之类的东西论定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所共知的钱钟书,连炙手可热的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节目都拒绝上镜,可谁能否认他是大作家、大学者呢?!
  我家不远新近落成一座世纪广场,其中颇夺目的是广场上矗立的象征各个世纪的二十一根世纪柱。举目而望,依序在前二十根柱子上镶刻着那个世纪的中外杰出的代表人物,唯有第二十一根是空白柱。其意在于百年英豪,后人雕凿。有人谓其立意新颖。我说,也只能如此,百年历史,后世评说嘛!
  预订“名人”,不过是一场“疯子”骗“傻子”的把戏而已。


查看完整版本: [-- 预订“名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