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钟桂松茅盾研究侧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1年03月 -> 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钟桂松茅盾研究侧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子善 2001-03-31 00:00

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钟桂松茅盾研究侧记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
  ——钟桂松茅盾研究侧记
  陈子善
  在群星灿烂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贡献了《蚀》三部曲、《虹》和《子夜》等名著的茅盾,始终是十分耀眼的一颗巨星。中外文学评论界对茅盾的研究也已长达七十余年了,早已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重要的分支学科。遗憾的是,未见一部研究茅盾研究的专著问世。在茅盾逝世二十周年纪念前夕,这个本该由专业研究工作者来完成的学术空白,随着《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问世,终于由“利用业余的业余时间”从事茅盾研究的钟桂松填补了。
  钟桂松与茅盾同乡,二十余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茅盾生平和作品的研究,先后出版了《茅盾少年时代作文赏析》、《茅盾与故乡》、《人间茅盾——茅盾和他的同时代人》、《茅盾的青少年时代》、《茅盾传》、《茅盾传——坎坷与辉煌》等著作,硕果累累。正是在长期的茅盾研究工作中,钟桂松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今天茅盾研究的辉煌和成熟,“是在几十年的曲折和艰难中走过来的,是经过几代学人的拼搏而得来的”,极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理性的反思,以促进新世纪茅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此,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为我们写出了这部与论述对象相比同样丰富多彩的《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
  “研究史”的撰述决非易事。钟桂松这部研究史对茅盾研究各个时代的资料搜集和呈示堪称全面、翔实。全书不仅涵盖了七十年来重要的茅盾研究家、研究著作和论文,还从茅盾生平传记研究状况、生前和身后的纪念活动、历次学术研讨会纪要、海外学者研究收获,以及不同时期对茅盾作品的争议等众多方面加以开掘和整理,这在以往的现代作家研究史著作中并不多见,具有了真正的“研究史”的品质。
  当然,钟桂松这部研究史并不仅仅是广收博采的“研究史”资料“长篇”,书中还融合了编纂者对茅盾研究史严肃的学术思考,个性色彩颇为鲜明。钟桂松认为茅盾研究史的脉络其实与茅盾的创作脉络并不吻合,与现代文学史的进程也不一致。譬如三十年代是茅盾创作的黄金期,但茅盾研究却相对滞后;譬如茅盾具有浓厚的“史诗情结”,他一直力图在小说中全方位地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茅盾研究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此并不重视,等等。
  作者认为对茅盾文学创作的得失功过应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加以考察,在这部研究史中,对不同时代茅盾研究的成绩和缺失的评估也坚持了这个观点。他不苛求前人,注重茅盾研究史所显示的时代脉络、时代烙印和时代特征,他抱着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茅盾研究所遭遇的每一个曲折,所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给予应有的评价。特别对新时期以来茅盾研究逐步走上正轨,在茅盾的文学思想,各种文体创作,与外国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渊源,生平史料的挖掘,传记、评传、年谱和词典的撰写等领域均取得长足进展,给予了详细分析和充分肯定。
  对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青年学者在茅盾研究中的一次又一次地挑战,钟桂松在这部研究史中也都如实作了反映。他认为学术研究不同意见的争鸣乃属正常现象,茅盾研究中的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碰撞,会促使研究者调整思路,重新思考。任何从学术层面上提出的新观点都应受到关注,茅盾研究中别一种思考,别一种解读的存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促进茅盾研究向纵深发展。归根结底,茅盾研究中的新观点有没有价值,能否确立,还有待时间和历史来证明。
  《二十世纪茅盾研究史》的出版,显示了钟桂松宽容阔大的学术眼光,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以及他在茅盾研究领域中所占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为了纪念茅盾逝世二十周年,钟桂松还出版了《茅盾散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研究史的姐妹篇是钟桂松二十余年来茅盾研究单篇论文的结集,内容广泛,涉及茅盾与吴越文化的关系,茅盾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茅盾小说的变形、暗示、音响艺术,茅盾的旅日散文和乡土散文,茅盾生平事迹的若干考证等议题。重视实证,不发空论,文笔生动活泼,是这部茅盾研究新论集的显著特色。


查看完整版本: [-- 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钟桂松茅盾研究侧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