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苦苦支撑了3年之后,近日,武汉闲置设备市场和武汉处理库存商品集散中心不得不相继关门——两个市场为何短命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1年04月 -> 苦苦支撑了3年之后,近日,武汉闲置设备市场和武汉处理库存商品集散中心不得不相继关门——两个市场为何短命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罗盘 2001-04-30 00:00

苦苦支撑了3年之后,近日,武汉闲置设备市场和武汉处理库存商品集散中心不得不相继关门——两个市场为何短命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苦苦支撑了3年之后,近日,武汉闲置设备市场和武汉处理库存商品集散中心不得不相继关门——
两个市场为何短命
  本报记者 罗盘
  百亿元资产在损耗
  武汉袜厂积压140万双袜子,武汉市政府领导紧急为其寻找出路。办法用尽了,袜子仍然在仓库里睡大觉,在一天天霉变!
  一天天损耗的,远远不止这140万双袜子。在武钢集团,近20亿元的库存产品在生锈;在武汉仪表公司,4000多万元的积压产品在变质;在机电、仪表等行业,数十亿的产品过了时而促销无门……据初步统计,目前武汉市地方国有企业库存产品金额约为70亿元,闲置设备价值在60亿元以上,两项合计有130多亿元。
  另一种损耗也在加剧。私卖或盗卖闲置资产,发生在不少企业,成为国有企业的一大黑洞。一些企业为了获取短期利益,不惜将闲置资产私下出售或倒卖,变现资金既不入账,又不上报。公安部门提供的材料表明,武汉每年发生在国有企业的盗卖案的总值,达数千万元。
  1998年初,武汉闲置设备市场成立。人们乐观地认为,这个市场为闲置资产变现提供了合法的途径,可以有效促进武汉传统工业能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1999年6月,武汉地区处理库存商品集散中心成立。武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对1997年12月31日前在库的积压产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处理。
  短命的市场
  两大市场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处于苦苦挣扎中。3年时间里,130亿元的待处理资产仅卖出3亿多元,报损约1.1亿元,在仅有的交易量中,卖主以中小型企业居多,买主则是江浙一带的家庭工厂。武汉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黄保云介绍,闲置设备市场运行3年,不仅没有实现初衷,连维持运行都很困难,无奈之下,只好让它停业。
  当初两交易市场成立时,有关部门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在价格上对省内外企业区别对待,省内客商购买价格要比省外客商的购买价低5%左右,以致形成“市场认同的价格不合法,合法的价格市场不认同”的局面。
  交易市场销售渠道太窄,审批环节太多,制约了市场的发展。浙江一位客商反映,从库存商品集散中心购买商品,要盖七八个部门的公章,实在太繁琐。在闲置设备市场购买设备,需要经过的程序还要多两个。市场管理人员的解释是,这些商品不同于商店里卖的百货,都是国有资产,卖出去,手续一关必不可少。
  路在何方
  武钢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说:“与其让闲置资产白白损耗,不如低价变卖。”但如果低价出卖,会不会有人追究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面对现实,武汉市政府有关领导说:“这些闲置设备和积压产品,变卖比不变卖好,早卖比晚卖好,低价卖比卖不出去好。”从这一原则出发,2000年,武汉市政府对1800户企业实行改制时,以每年20%的报损率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同时对闲置设备和积压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门槛。
  对一些存置设备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加工,仍然有出路。许多客商,从武汉低价购买设备,然后将生产的小商品返销到武汉。而浙江某企业则从武汉购买一批积压机电设备,运回浙江重新修整拼装后,又返销武汉,销路很好。


查看完整版本: [-- 苦苦支撑了3年之后,近日,武汉闲置设备市场和武汉处理库存商品集散中心不得不相继关门——两个市场为何短命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