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如歌岁月颂红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1年06月 -> 如歌岁月颂红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于平 2001-06-30 00:00

如歌岁月颂红旗

第6版(真理之光)
专栏:时代乐章

  如歌岁月颂红旗
  于平
  一曲曲熟悉的旋律,一段段亲切的歌词,一幕幕大气磅礴的舞蹈,展现出我们党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历史……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北京市委共同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文艺晚会”——《红旗颂》,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的如歌岁月,描绘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坚定了“紧跟共产党,走进新时代”的信念。
  置身于这样一个主题鲜明、气势恢弘的晚会之中,不能不佩服以总策划曾庆淮、总导演赵安和佟左尧为首的创作集体的“大手笔”:仅仅是通过《你是灯塔》、《映山红》、《娄山关》、《过雪山草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几首歌曲,我们就从嘉兴南湖上的游船,经五百里井冈、万里长征路,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又仅仅是通过《保卫黄河》、《红梅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首歌和《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军进行曲》的旋律,我们就驱逐了日寇,埋葬了蒋家王朝,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然后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和平建设时期,然后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春天的故事》,再然后是肩负着“三个代表”的使命《走进新时代》……由于编创者们深研党的历史,精熟革命歌曲,使“选曲得当,结构严谨”成为晚会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熟悉的旋律,有助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回顾,是为着激扬时代的大潮。那一首首熟悉的旋律,之所以让人熟悉而又觉新颖、熟悉却更觉生动,不仅在于新的配器、新的组接赋予了它新的审美感受,更在于与每首歌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舞蹈深邃了歌的意味,升华了曲的境界:冯英用一段抒情、优美的芭蕾,以其轻盈、挺拔的风格修饰了《春天的故事》;孟艳用一段快捷、激昂的扇舞,居然点缀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意象;还有《娄山关》的“残阳如血”、《保卫黄河》的“黄河在咆哮”以及《弄潮》中如“黑色般闪电”的海燕……这形成了晚会第二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即“以舞造境,情境隽永”。
  作为一台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的大型晚会,《红旗颂》的“大制作”很懂得“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艺术辩证法:晚会是在周岚小朋友的童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拉开帷幕的,但很快加入的才旦卓玛使“山歌”高亢、朗亮起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娄山关》,是在“秋风落叶”的群舞背景中,由山铚和黄启诚“生离死别”的双人舞来刻画的;当卢秀梅唱起那支“一片丹心向阳开”的《红梅赞》,盖一坤追随着“集中营”难友们手中传递的红旗,点燃了观众心头的“希望之火”;更有在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解放大军中,一名幼儿打起腰鼓来凸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世纪强音,让人颇有“大音希声”之叹!如果说,晚会以建党80周年的“红线”来贯穿,那么这“红线”上的每一颗“珠玑”都是晶莹剔透、圆润生辉的。由此而呈现出晚会“抉隐发微,见微知著”的重要艺术特征。
  作为一台全精品、全明星的“主旋律”文艺晚会,《红旗颂》可称可道之处还有许多,但最重要的是,当你沉浸在80年的如歌岁月中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唱支山歌给党听”,你也会发自肺腑地把“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附图片)
唱支山歌(中国画)刘文西


查看完整版本: [-- 如歌岁月颂红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