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草原上的卫生模范巴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5年08月 -> 草原上的卫生模范巴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林沫 1955-08-30 00:00

草原上的卫生模范巴嘎

第3版()
专栏:

  草原上的卫生模范巴嘎
  本报记者 林沫
在内蒙古草原上采访的时候,许多牧民向我描述他们过去的生活:住的是污黑破烂的蒙古包,炉灶没有烟囱,包里经常弥漫着呛人的烟雾;睡的是在潮湿的地下铺上块破皮子或烂毡子;穿的是一身油腻的羊皮袄。那时根本谈不到什么清洁卫生,几乎每家都有病人,草原上常常听到巫医跳大神狂敲乱打的鼓声;牲畜和婴儿死了到处乱扔……这就是旧社会牧民生活的悲惨景象。
这样的事情,已成为历史陈迹了。如今,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过几年的时间,已经生活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在陈巴尔虎旗的哈顿胡硕巴嘎〔注〕,有一次我到牧民索伦巴特尔家里。这是一个陈设整齐、爱好清洁、生活快乐的新家庭。主人领着我走进蒙古包,一个小男孩就跑上来同我握手问好。这个对人亲热、懂得礼貌的孩子刚满四岁,健康活泼,脸又红又胖,穿着半新的绿布花袍子,脚上的小羊皮靴还绣着花边。
我仔细看了这个家庭的陈设。蒙古包里四周围着花布幔;三面放着三张床,床上铺着毛毯子、花单子,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中间放着安有烟囱的铁炉子;正面挂着毛主席、朱副主席和苏联领袖像。四岁的小达德尔舍能够一一说出中、苏两国人民领袖的名字。阳光由天窗上射进来,包里亮堂堂的,女主人安详地坐在床上做活计。
一个用白布罩着的食具架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经主人允许撩起那洁白的布罩子,见上面一层放着一排细瓷碗,下面放着几个盛茶、打水、挤奶用的薄铁桶和一个白色搪瓷桶。这些东西都擦洗得明光发亮,饭碗都倒扣着,免得落进灰尘。主人告诉我,按旧社会的老规矩,饭碗是不洗的;人们说,洗碗会把“口福”洗掉。而这些老规矩已被新规矩代替了。主人指给我看,他们的菜刀、捍面杖、案板,每样都做有一个布套子,用后就把它装起来。这办法很适合于他们的游牧生活。我用手指在食具架里外到处摸了,也不见染有灰尘。那放碗的木板,由于经常洗刷,显露出光滑的丝纹,就像用砂纸打磨过一样。在床前地下铺的几块活动地板,也洗刷得同样干净。显然,这家的主人已经养成了爱好清洁的习惯。
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个别家庭的突出事例,当我走过很多地方,我才了解到这里牧民已普遍地讲卫生了。
改变人们千百年以来所养成的旧习惯,是需要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派了一个名叫宝音达来的蒙族医生,到陈巴尔虎旗的哈顿胡硕巴嘎给牧民治病。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了。当时他统计,在一个居民组的四十一个人中,就有二十九个病人。他知道,如果只把眼前的这些病人治好,而不想法改进卫生工作,消除疾病的根源,牧民的痛苦是永远无法解除的。他就一面治病,一面向牧民讲解卫生知识。经过几个月的工作,许多牧民亲身体会到他是给自己办好事的。牧民索伦巴特尔、斯德布等深深相信了他的话,他们首先动员自己家里的人实行改进卫生的办法,并到处向群众宣传。
索伦巴特尔同斯德布向群众宣传讲卫生,开始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有的老年人说:“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我们活了一辈子了,有什么不好?”有的说:“衣服常洗要费布,你们这么干,要作孽造罪呀!”
他们感到光这样一般宣传不行,于是就作了几个“卫生模范”牌子,发现那家有一点改进,就把模范牌子给挂在门口,并发动大家去参观。他们懂得,牧民的荣誉心都很强,如果大家说他好,他就一定要做得更好。参观的人到斯德布家。斯德布的母亲说,用火剪子从锅里夹肉吃,实在不好,说着,她就拿出一双木筷子给大家看。人们说:做这东西不费事,可比用火剪子干净多了。大家到色音虎家,见他家的碗都洗得干干净净,口朝下放在一块木板上,上面还用布盖着,不像别家那样把碗放在地下,碗里边落一层灰土。但色音虎的母亲说,她家做得还不够好,譬如水桶、茶壶都放在地下,底子上沾一层灰土,拿起来就插到水缸里盛水,怎么不脏呢?要弄个什么架架,把这东西放在上边才好。这话一下提醒了索伦巴特尔。索伦巴特尔原是个木匠,他就根据大家的意见,制作出了一种活动的食具架。这东西只需几根木头和几块板。牧民要搬家时,可以把它拆开放在车上;到地方就在蒙古包里安装起来,外边套上个布罩子,把锅碗瓢勺放在里边。落不了灰土,也飞不进苍蝇。这种木架现已在全旗的牧民中到处推广起来了。
当时,他们就这样一边示范推广,一边吸收群众的意见,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研究出了七十多条改进卫生工作的办法。后来,巴嘎里又选了卫生委员,成立了卫生委员会。卫生委员根据大家研究规定出七十多条办法,经常到各家宣传、督促和检查。
起初,有些人对讲卫生还抱着应付的态度。那时,连索伦巴特尔的妻子燕彩也是这样。她为了得到卫生模范的光荣,在检查卫生时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但等检查过后就马虎了。时间长了,她就想:自己清洁不清洁,同检查的人有什么关系呢?讲卫生,一家老小不生病,是对自己有好处呵!以后,不论检查不检查,她都照样注意卫生,天长日久,就慢慢养成了习惯。家里整齐清洁了,心里就舒舒展展的,要看到什么地方不干净,坐下来做活心里都不安然。
一家家就这么慢慢养成了爱好清洁的习惯,不两年功夫,全巴嘎的卫生情况就有了显著改进。附近的人到这里串亲戚,一走进蒙古包,就见大变了样:床上被褥叠得整整齐齐,锅碗瓢勺擦洗得明光发亮,不论大人小孩,手脸都洗得干干净净,个个显得特别有精神,病人也大为减少了。有个叫皮列玛的妇女,到这里走娘家,就把哈顿胡硕巴嘎开展卫生工作的办法带回去推广。后来她们那里也成了全旗的卫生模范巴嘎之一。
这几年,哈顿胡硕巴嘎的卫生模范事迹,年年受到上级人民政府的表扬,巴嘎里的人们爱清洁、讲卫生的风气,已在草原上传播开了。
〔注〕巴嘎——相当于行政村


查看完整版本: [-- 草原上的卫生模范巴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