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鬼树”变成“摇钱树”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7月 -> “鬼树”变成“摇钱树”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邱树添 江宝章 2002-07-31 00:00

“鬼树”变成“摇钱树”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鬼树”变成“摇钱树”
邱树添 江宝章
  又是白玉兰飘香时节。记者冒着酷暑来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亭坪村,只见房前屋后净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亭亭玉立的白玉兰尤为抢眼。
  村民钟应辉兴奋地指着6株高约十多米的白玉兰树告诉我们:“即使在今年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每斤白玉兰花,好的时候也能卖到6元,每棵树每天能采摘10多斤,至今我已收入2000多元。有的大户在这两三个月里已收入5000多元。白玉兰树可真是我们的‘摇钱树’呀!”
  但谁能想到,在亭坪村,这“摇钱树”却曾是户户拒种、人人谈之色变的“鬼树”。
  在亭坪畲村老辈人的观念里,房前屋后十分忌讳种树,尤其是香树,认为会招引“狐精鬼怪”。陋规旧俗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这个地处城郊、800多人口的纯畲族行政村,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外地工作10多年的兰坛团调回了金涵老家。他听说白玉兰花值钱,便从外地购回了几株试种。村民兰锦兴也不顾家里老人的反对,在房前空地种下了八九棵白玉兰树。两年多后,白玉兰花开了,却引来村民们狐疑的目光。
  乡亲们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兰坛团等人的信心。时过不久,茉莉花茶开始走俏,而白玉兰花是窨制茉莉花茶必不可少的辅助原料,十分抢手。兰坛团等人第一次卖花就收入上千元。老兰从自身经历中悟到,畲族群众要想脱贫致富,就得充分发挥房前屋后空地多和气候、土壤适宜的优势,栽花种果,发展庭院经济。1989年,乡党委任命兰坛团为亭坪村党支部书记,老兰更坚定了带领畲族群众甩掉“穷帽子”的决心。他到地区茶厂等单位联系,争取到了先供苗木待收成后再付款等优惠政策,带动村民种植白玉兰树。少数村民半信半疑跟着种了起来,一年后开花最多的白玉兰树一株就为村民带来500多元的收入。
  致富的希望照亮了村民们的心,村里家家户户开始种植白玉兰,几年间,全村就有了2000多株白玉兰树,户均10多株。村民钟加冬种植的白玉兰树最多时年收入8000多元,平常人家每年也能采收数千元,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不少尝到甜头的亭坪人还举一反三,在房前屋后种起了龙眼、枇杷,养起鸡、鸭、鱼等,搞起了立体种养。
  白玉兰树让亭坪人迈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如今,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了彩电、电话以及自动洗衣机,村里建起了寄宿制小学和自动化水冲式公厕等。亭坪畲村还形成了植树造林的良好风尚,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省级文明村”。


查看完整版本: [-- “鬼树”变成“摇钱树”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