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嵩明万吨番茄缘何烂市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7月 -> 嵩明万吨番茄缘何烂市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帆 2002-07-31 00:00

嵩明万吨番茄缘何烂市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札记

嵩明万吨番茄缘何烂市
本报记者 张帆
  让昆明市民牵挂一个月的嵩明万吨番茄烂市事件(本报7月9日二版“图文广角”予以报道),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媒体的帮助下,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各地的菜贩来了,嵩明的番茄市场开张了,番茄价格也由烂市前的每公斤..04元回升到0.17元,菜农们的脸上也有了点笑容。
  万吨番茄缘何烂市?农业产业结构到底该怎么调?农民如何抵御或降低市场风险?经过此番折腾,当地政府和农民都在反思。
  嵩明县是昆明市的蔬菜大县,2002年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由于昆明市番茄价格连续5年上涨,价格已超过每公斤2元,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800亩,猛增至3300亩,总产量达1.5万吨。
  “菜农盲目种植的趋向比较明显,虽然说什么赚钱种什么,但结果往往是你种我种大家种,你有我有大家有,导致番茄烂市。”县委书记杨立华说,“这与产品品种单一、品质缺乏竞争力也有一定关系。”记者在嵩明采访中了解到,避开上市高峰,种植早熟番茄的部分菜农依然收入不菲;嵩明菜农普遍种植的番茄是“中杂9号”,皮儿薄,耐存性差,而今年市场青睐的是果肉坚硬、储运性好的番茄;邻县的番茄因品种对路,每公斤仍可以卖到1元多。
  嵩明县每年的蔬菜产量是3亿多公斤。除了部分供应本地市场外,约70%为外销,因此及时掌握外地市场行情,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就显得很重要。但嵩明至今没有一个有实力的与外部市场相连接的蔬菜“龙头企业”,也没有几家从事蔬菜营销的大户,菜农们基本上是埋头种植,不问销路,坐地为商,终于吃了大亏。“没有龙头企业,没有营销大户,农民的经营风险会增加很多。”昆明市蔬菜花卉办主任金永钧说,“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不但可以将农产品以各种方式销售出去,同时还能对农产品价格起到平抑作用,从长远看,能保护农民最终的利益。”他认为,农产品区域性、季节性的过剩在市场经济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只顾生产,不建立完备的营销体系,再好销的产品最终都可能出现滞销。
  在采访中,记者感到,随着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民有了更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如何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是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县乡干部能否发挥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功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关专家也认为,如果嵩明县有关部门能及时收集、分析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向,给予菜农适当的指导,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菜农种植行为的盲目性,有效地降低损失。而实际上,不少乡镇干部对此心存顾虑,担心自己指导失误,导致农民遭受损失,从而采取“视而不见”、“无所作为”的态度。这说明,我们的乡镇干部要想真正为民排忧解难,还需花工夫去熟悉市场,熟悉产品,掌握信息和技术,指导起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令人欣慰的是,嵩明已经行动起来。7月8日,首期占地6亩、每日可供200吨番茄交易的批发市场已经开张。县政府表示,今年内要扶持1至3户营销大户,并发展6个番茄龙头企业。


查看完整版本: [-- 嵩明万吨番茄缘何烂市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