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爱心铸就民族团结街——北京宣武区牛街街道军警民共建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7月 -> 爱心铸就民族团结街——北京宣武区牛街街道军警民共建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郭嘉 崔长生 付王 2002-07-31 00:00

爱心铸就民族团结街——北京宣武区牛街街道军警民共建纪实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爱心铸就民族团结街
——北京宣武区牛街街道军警民共建纪实
郭嘉 崔长生 付王
  地处北京宣武区的牛街,以千年清真古寺闻名于世。
  这里居住着以回族为主的以及蒙、满、藏等22个少数民族同胞。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族群众与驻地军警“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倾心共建两个文明,演奏出一曲曲荡漾着时代旋律的民族团结乐章。
  两个“雷锋班”和58位孤寡老人
  武警某部九中队6班是被中央军委首次授予“雷锋班”光荣称号的先进集体。几十年来,他们驻在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前年,这个学雷锋先进集体调驻宣武区,很快与牛街民族敬老院的老人们结了亲。一次,中队正在吃早饭,值班员突然接到电话,说夜里暴风雨把敬老院里的老槐树给刮断了,楼顶被砸了个大洞。中队指导员丁召马上放下饭碗,带领5名战士就往外跑,乘公共汽车怕耽误时间,他们索性打车赶到了敬老院。
  刚淋过雨的树干又湿又滑,梯子又太短,战士们只好用搭人梯的方法往上爬。老人们怕战士们有闪失,就抢着去扶梯子,怎么劝也不松手。大树枝被战士们锯成若干段,用绳子吊放到地面,险情终于被排除了。时至中午,战士们顾不得吃饭休息,又把散落在楼顶的落叶、泥土和砖头瓦块清扫干净,修补好被砸坏的楼顶。
  牛街民族敬老院的老人们是幸福的,他们不仅有一帮“兵儿子”,还有一群“兵女儿”,她们就是总参第三招待所客房部“雷锋班”的姑娘们。
  牛街民族敬老院住着58位老人,都已至耄耋之年,但对民族传统习俗非常讲究。
  当女子“雷锋班”的姑娘们第一次走进敬老院的大门时,老人们都非常高兴,有说有笑。可姑娘们提出要给他们包饺子,老人们却老大不乐意:“你们是回民还是汉民呀?”更有几位老人颤巍巍地走到姑娘们的身旁当起了“监工”,还不时地说道:“洗手去”、“包紧点”,姑娘们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一长,老人们的态度转变了,每到姑娘们来包饺子,就会主动搭把手,热闹得就像一家人。从开始到现在,女子“雷锋班”的姑娘们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度过了200多个周末。
  两个“雷锋班”就像盛开在58位老人心中的并蒂莲,他们的事迹传遍了牛街的家家户户。
  “10路”车队与万千穆斯林
  在首都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上,有一支“10路”车队,它被沿线的回族同胞和从祖国各地前来的穆斯林亲切地称为流动的穆斯林之家。
  只要你踏上10路任何一辆公交车,不时就能听到售票员亲切的阿语问候。抬头就能看到一个绿线条幅上用阿文和汉文写着几个大字:“流动的穆斯林之家”。
  10路车途经牛街少数民族居住区、国家民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回民学校、回民医院、牛街礼拜寺等单位。沿途民族、宗教活动频繁,特别是每年的伊斯兰教尔代节、古尔邦节和每周五的主麻日,穆斯林乘客很多。
  为了让穆斯林有宾至如归的感受,“10路”车队的司乘人员苦练“内功”、“硬功”。车队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普及阿语会话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到清华大学参加阿语会话培训班,请伊斯兰经学院的教授到车队传授阿语会话知识,并录制成磁带发到每个人手里,大家经常听、反复练。
  遇到老弱病残需要重点照顾的乘客,“10路”车队的司售人员眼尖、手快、心细,处理问题有分寸。一次,有位穆斯林老人乘车时心脏病突发。售票员发现后立即抱住老人,熟练地从他口袋里取出速效救心丸,一边喂老人吃药,一边让司机开车直奔医院,老人得到及时抢救。
  “10路”车队司售人员为穆斯林群众热忱服务的善举,从北京传向祖国各地。每年3月,外地的穆斯林都要到北京中转前往麦加朝觐,去机场的穆斯林非10路车不包。2000年3月,青海一位叫林海的穆斯林,家属在沙特朝觐时病故了,内心十分悲痛。返回北京乘坐10路接港车时,细心的售票员崔俊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用阿语轻轻地劝慰道:“您的亲人是为履行穆斯林应完成的功课而去的,她是圣洁的。”林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流着眼泪说:“你是我们穆斯林的知音啊!”
  “三爱精神”融一片真心
  走进牛街派出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爱人民、爱公安、爱牛街”九个红漆大字,所长王洪瑞告诉我们:“这是‘九字真经’,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精神动力所在。”
  北京市公安系统里有一句人人皆知的俚语:“要想牛街去上班,说话吃饭过两关”。尊重少数民族习俗,会讲阿语是牛街派出所自成立以来始终恪守的一条铁规。掌握少数民族政策是牛街派出所民警的必修课,不说忌语,不吃忌食,是民警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条纪律。
  每年的农历九月是伊斯兰的“斋月”,每到“把斋”的时候,民警遇到回族居民总会主动问候一声“您封节好”,“斋月”期间,民警一般不到居民家去,一切都以不影响民族的宗教活动为纪律。
  在牛街流传着一个“雪人送证”的故事。有一年冬天,天下着大雪,民警李九一为及时送交回族老人刚办好的身份证,冒雪来到了老人住处,刚要敲门,却发现老人正在做礼拜,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做礼拜是忌讳被打扰的,李九一一动不动地站在雪中等。老人做完礼拜看到已成雪人的李九一进门时,连连说:“愿天主保佑你,愿天主保佑你。”
  牛街二期危改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由于部分群众对新的拆迁安置政策不理解,拆迁工作一度受阻。在拆迁工作处于僵持状态下,是平时深得居民信任的牛街民警敲开了居民的门,并代表政府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实现了政府与拆迁户的沟通,保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军警民团结的巨大力量,催生出牛街街道两个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他们先后创造了7个区级文明社区、2个市级文明社区,有6项工作获得全国先进,69项工作被北京市评为先进。街道还曾被评为“首都军警民共建标兵”,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军警民团结的乐章伴着新世纪的节拍,在牛街越奏越响。


查看完整版本: [-- 爱心铸就民族团结街——北京宣武区牛街街道军警民共建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