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孙凤阳:铁血男儿柔水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7月 -> 孙凤阳:铁血男儿柔水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辉 徐壮志 贾昭全 2002-07-31 00:00

孙凤阳:铁血男儿柔水情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孙凤阳:铁血男儿柔水情
新华社记者 陈辉 徐壮志 本报记者 贾昭全
  孙凤阳是陆航的功臣飞行员,被人誉为铁血男儿。但是,当我们走近他的妻子王爱华,走进孙凤阳家庭和情感世界,却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一个孙凤阳,一个与叱咤蓝天的无畏勇士难以联系起来的细腻、有情趣甚至有时也会家里家外一肩挑的孙凤阳。
  与孙凤阳一样,王爱华也是一位蓝天骄子,是共和国第五批女飞行员。是蓝天上那根看不见的红线,把他俩的生命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我和凤阳是山东老乡。1984年我从空军航校毕业,与孙凤阳分在同一个单位。从相知到相恋,孙凤阳最让我动心的,就是他那出色的飞行技术和把飞行视若生命的那股劲头,还有对家庭充满爱意的眷眷情怀。”提起两人当年的结合,王爱华对每一幕都记忆犹新。
  “在天比翼飞,落地好夫妻”。同为飞行员,夫妻俩常常是清晨一起结伴去飞行,晚上回到小家一起听音乐,研究飞行,生活幸福得令同事们十分艳羡。
  1987年,一个重大的选择摆在了这个家庭的面前:首支编入我军陆军集团军的直升机部队急需优秀的飞行员,孙凤阳是理想的人选。
  孙凤阳面前的路有三条:到新组建的陆航部队;继续留在航运团;转业到地方工作。
  王爱华倾向让孙凤阳转业,但是,她深知丈夫的心情:“凤阳从小在军营生活,听着军号声长大,血管里流的是军人的血脉,而且,驾驶战斗机是他的梦想,只有到陆航,才可以实现他的梦想。”
  也就在那时,王爱华告别了自己心爱的蓝天,抱着才7个月的女儿离开繁华的首都,跟孙凤阳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冀中某地一个荒凉的机场。面对破旧的营院和没水、没电的简陋小平房,爱华落泪了。但孙凤阳却说:“创业时都是这样,条件会慢慢好起来。”
  “其实,孙凤阳为我也做出过许多牺牲。”提起自己牺牲了的飞行事业,王爱华真诚地说。1990年9月,王爱华从一名飞行员改行做部队财务助理员后,得到一个到后勤指挥学院带职学习的机会。这是她步入新的岗位后的一次新机遇。当时,女儿还小,孙凤阳又刚担任飞行一队队长,肩上挑着带领全团素质最差的一队打翻身仗的艰难任务,工作压力很大。
  王爱华决定放弃这个学习机会。可孙凤阳拍着胸脯对她说:“家里的事再难我也能顶过去,你只管放心去学就是了。”
  王爱华走后,孙凤阳把父母接过来照料孩子,自己则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工作上。为了让妻子安心学习,孙凤阳每周都给王爱华写一封信。
  一个星期六,连续两个礼拜没有收到孙凤阳来信的王爱华满腹狐疑地请假回家,推门一看,小女儿一人在听录音机放儿歌。找邻居一问,才知道她入学没几天,老公公就患脑血栓住进了医院。这段时间,孙凤阳没日没夜地奔波于机场、办公室、家和医院之间。每天下班,除了给孩子做饭,还要给住院的老人送饭,忙得连一个完整觉都睡不成。
  “就这么一个人顶着,铁人也会熬坏的。”王爱华流着泪责怪孙凤阳,提出要退学回来照顾老人和孩子。
  “你好好上学,我身体好,能熬得住。”在孙凤阳的坚持下,王爱华又重返学院。两年过去,王爱华顺利地毕了业,孙凤阳带的飞行一队也走到了全团的前列。“别人都夸孙凤阳不简单,但是,他背后吃了多少苦头,只有我才知道。”每次提起这件事,王爱华仍然心疼得流泪。
  “我常常看到爱华望着天空出神。她毕竟是一名飞行员,她的好多姐妹如今还在蓝天上翱翔,我知道她有失落感。她为我做的牺牲太多了。这回家里再难,我也要成全她完成学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凤阳说。相互理解,相互扶助,成就了彼此的事业。
  在孙凤阳一次次地步上领奖台,成为一团之长的同时,王爱华也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业务论文多次在总后组织的研讨会上获奖。
  无情未必真豪杰。采访完孙凤阳的先进事迹,采访完孙凤阳幸福的家庭,记者衷心地祝愿他在祖国的蓝天上永远翱翔,在自己的家庭中永远幸福。


查看完整版本: [-- 孙凤阳:铁血男儿柔水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