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为北京奥运设施注入文化生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8月 -> 为北京奥运设施注入文化生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军 2002-08-27 00:00

为北京奥运设施注入文化生机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为北京奥运设施注入文化生机
  王军
  为期两周的北京奥运设施规划设计方案展已经落下大幕,凝聚15个国家和地区优秀建筑师奥林匹克梦想的87个方案接受了检阅。
戏剧性的中外比较
  青年建筑师靳冲吐露了切身感受:“外国建筑师的作品好像中国建筑师设计的,中国建筑师的作品又像是外国建筑师的。中国建筑师在追求现代风格,而外国建筑师却在品味中国的传统。”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是由靳冲与同伴共同设计的。这是一个充满巨型几何结构的有机群体,表面看似乎有些零乱,可细致推敲却不难体会蕴含其中的理性。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像。
  与靳冲的作品仅一墙之隔,美国萨萨基公司却在用中国人熟悉的词汇表达着他们对奥林匹克建筑的理解。这家公司设计的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园林式布局,其核心区域是一个人工湖泊,挖湖取得的渣土被堆成两处丘陵,并且依势建成了奥运会篮球馆与棒球场。
  “乍一看,这个作品很像中国的一家老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有人这样评价。而德国建筑师尼尔斯则明确表达了他对这个方案的赞赏:“把体育场馆与绿化带结合的手法十分娴熟,中国的园林确实耐人寻味。”
把故宫研究透就够了
  马里奥·博塔,这位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主义理性建筑师,在此次征集活动开始之前,专程从瑞士来到中国,徜徉在北京的故宫建筑群落里,还对中国建筑师说下这样一句话:“你们没有必要生搬西方的东西,只要把故宫研究透就够了。你看,故宫只有两三种色彩、两三种建筑材料,就是用这么简单的东西却营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建筑环境!”
  这不禁让人想起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20多年前在北京的一次建筑实践,他在香山脚下设计了他在故乡的第一个作品——香山饭店。那时,他也说过与马里奥·博塔十分相似的一句话:“我相信我的作品能够成功,因为我用了本地材料,并采用了中国的庭院布局。”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开些,考察上个世纪中国建筑艺术创作的历程,也同样会从心头涌起一种难言的滋味。应该说,上个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是中国难得的建筑事业大发展的时代,成就有口皆碑。可是,在建筑艺术探索领域,时至今日,仍鲜有建筑师能够在中与西、古与今的矛盾之中走出一条实现“中而新”的理想坦途。
过目难忘的宣言
  在这次国际建筑界的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将其强烈的民族精神融汇于现代建筑语汇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经过7个国家13名评委的评审,北京奥运设施规划征集活动决出的所有奖项中,中国建筑师占据了半壁江山,山水与园林是中国获奖方案的灵魂。但是,在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解上,国外建筑师的创作仍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美国萨萨基公司将已延伸至26公里的北京城市中轴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无疑是令人惊叹的大手笔。虽然它没有在中轴线上建设大型建筑物,似乎违反了传统“实轴”的做法,但谁能否认这条轴线通往湖泊山岭不是中国文化的意境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层内涵被明确表现出来了;而巨大的龙形水面又与什刹海、北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呈对称布局,实现了新旧北京城的有机整合,并倾述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中国哲理。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我们都很年轻而充满理想。
  我们有着各种专长并说着不同的语言,我们相互学习。这激发着我们的劳动,同时孕育了我们的创造。”萨萨基公司在其网站写下的宣言让人过目难忘。
在感觉与理解之间
  这次奥运设施规划征集活动隐藏着一个重大的信息,就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们,正在用科学的眼光“发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真谛,而这些正是在过去被忽视的。
  “我从北京的四合院找到了奥运设施的设计灵感。”生态建筑师、来自马来西亚的杨经文说:“你看,四合院无需电能与机械,只把建筑设计与院落内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就冬暖夏凉,保证了舒适度。我的设计就想达到这种效果。”
  对此深有同感的还有这次奥运设施规划方案的评审委员会主席、新加坡规划师刘太格。“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气候而产生的住宅建筑,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其中隐含着许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建筑设计思想。”
  就在北京奥运设计规划方案展出之时,中国画家况晗展出了他近10年来创作的胡同、四合院绘画作品,标题是《留住胡同》。一位美术评论家这样写道:“况晗10年来与推土机赛跑,跑遍了北京的胡同,用艺术的手法记录了20世纪最后10年北京古老胡同的现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而言,他做了一项文化抢救工作。”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名言:“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查看完整版本: [-- 为北京奥运设施注入文化生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