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从《走进新时代》说开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8月 -> 从《走进新时代》说开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缪新华 2002-08-30 00:00

从《走进新时代》说开去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从《走进新时代》说开去
缪新华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应该说《走进新时代》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优美,歌词质朴简洁,朗朗上口,亲切感人;它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它有别于那种直白的口号式的空洞说教,也有别于某些浅显的表白,更有别于那种语言贫乏却故意声嘶力竭地叫喊“今天真高兴”之类的无病呻吟。其实歌曲除了旋律可以表达一种情绪之外,更有歌词传递一种社会文化。在表达方式上,人们口头那种“很高兴见到你”之类的话,有时候只是一种口是心非的客套,接受的人无须惊喜,更别当真,我们的歌曲创作更不能落入这种“假大空”的窠臼。“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这两句歌词虽不新颖,但用在这首歌里,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十分准确和到位。
  歌曲《走进新时代》之所以能迅速而广泛地流传开来,我以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摒弃了一个“隔”,歌曲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和真诚的声音缩短了人民对祖国、对党的情感距离。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新歌不少,但好歌不多。歌唱祖国和家乡的歌曲很多,在我的印象中,除了《藏羚羊的传说》及业余组那首《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些特色,还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之外,其余大多数歌曲都“跟着歌手走”了,这是为何?
  评委尖锐地指出:不少作品的旋律和歌词难以承受过于宏大的主题,出现了“大而无当”的现象,有些“西部”、“爱国”等大主题歌曲,歌词语言,口号式的内容堆砌,豪言壮语连篇,缺少具体形象,很难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时歌词所表现出的文学素质的贫瘠,甚至比歌手答不出问题更可怕。
  由此,忽然想起两年前中央台“明月耀香江”中秋文艺晚会上,我第一次听到歌曲《月牙泉》,歌中唱道,“在天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短短的几句话,一下子就把大漠深处,月牙泉的苍凉、纯净和美丽,诗意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令人无限向往。还有,前些时候听到一首新歌《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者把群众口头流传的语言信手拈来,鲜活生动,也十分感人。
  一首优秀的歌曲往往令人回忆起一个过去的时代,一首优秀的歌曲也常常能鼓舞人度过一段不平凡的岁月。歌曲作为先进文化的“轻骑兵”,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群众文化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时代呼唤优秀的艺术作品,人民需要好歌。我们的音乐工作者责无旁贷。要少一些故弄玄虚的“花拳绣腿”和空洞无物的无病呻吟,积极地深入到群众中去,在生活的沃壤里,采集丰富的音乐素材,让心灵与心灵合唱,创作出更多贴近群众、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


查看完整版本: [-- 从《走进新时代》说开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