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倾听群众呼声 解决群众困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8月 -> 倾听群众呼声 解决群众困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润月 2002-08-31 00:00

倾听群众呼声 解决群众困难

第7版(读者来信)
专栏: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推进农村工作创新证文

倾听群众呼声 解决群众困难
河北行唐县龙兴庄村党支部书记 杨润月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排头兵,我感到应从具体工作做起,把群众最盼、最缺、最急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
  我村有一个自然村叫山店,干旱缺水,原计划等上级拨来资金再引水。正月初六串门时,我发现村中唯一的一眼大口井快要见底,全村人畜、生产面临断水的困境。情急之下,我卖掉家中的一头牛得款7800元,每名村干部又集资500元,建水塔、埋管道,紧张施工一个月,引来自来水。水引到村中那天,井水全部干涸,村民来不及往家里接自来水,就到自来水出口处去拉水。他们捧着水高兴地说:“如果按原先打算引水,用水到几里外去拉,那个苦劲想都不敢想。村干部为群众想得真周到。”我由于没钱再买牛,只好到信用社贷款。我由此感到,村干部对群众的承诺不能实现,肯定有许多原因,但如果一味强调困难而不去践诺,不愿为广大群众的利益而损失一点个人利益,干部的形象就会受损。如果拿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去办,许多看似办不到的事都能办到。
  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最根本的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村是一个干旱、贫穷的山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干部群众朝思暮想的事情。1999年,省委统战部到我村扶贫,当时统战部领导通过深入调研后提出:以农养民,以畜富民,以山强民。思路符合我们村里的实际,我们多方筹措资金,打深井两眼,上两套喷灌设备,省时省力,什么地形都能浇到,从靠天种地到人均水浇地一亩以上,村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要想富,搞畜牧”,在脱贫致富路上,我们带领村民大做“牛”文章。一头奶牛1万多元,不少村民想养牛却难以起步。村干部多次找信用社,用全部家产担保帮他们贷款,村里奶牛数量迅速增多。致富路上决不落下一户,走共同致富道路是共产党员的职责。贫困户赵庆华有2万多元外债,一般群众不敢为他担保贷款买牛,急得他团团转。党员高合扔不顾家属阻拦,主动为其担保贷款1万元。赵庆华买了三头牛犊,一年后就卖了3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走到脱贫致富的前列。当别人问高合扔:万一赵庆华还不起钱怎么办时,他只憨厚地笑了笑说:“谁叫咱是共产党员。”支部在党员中开展“群众致富,党员有责”活动,大部分党员主动为贫困户担保贷款,教育群众及时还贷,我村的信用等级也提高了。村里注重社会化服务,配种、繁殖、挤奶、防疫一条龙,建立奶站,修建了现代化挤奶场地和养殖小区,形成一个产业链,现在全村2/3的经济来源于畜牧业。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村党员干部更要与时俱进,比群众要站得高,看得远,引导和带领群众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我村养牛业经历了从干部试养到群众跟着养、从少养到多养、从散养到规模养、从村内养到村外养、从低层次养到高层次养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环节,村干部都做好宣传发动、典型引导、帮助扶持,用先进的生产力指导群众生产。建养殖小区时,村里计划每户补贴一些钱,别的村是补贴建牛棚,我村群众也有这个要求。村干部认为,饲料青贮和种植优质牧草意义大,但大部分群众没有完全认识到,不愿投资,制约了奶牛上档次。村支部顶着压力,把钱用在设计科学化青贮池、引进优质饲草种子上,结果比补贴低档次牛棚上的效益高得多。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我村的农作物种植也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村民全部施用农家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使绿色产品“龙兴贡米”在本地小有名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事等群众有了意见才解决,这对于成天和群众打交道的村干部来说是失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刚结束,我村就建立了每月“四日制”,即走访农户日、共商村务日、干部接待日、群众问题日,及时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在最近一个共商村务日上,一位老党员提出村东泄洪道被挤占,雨季若水流不畅就会冲毁小桥,造成经济损失,大片土地也无法耕种,要做好防范。我们察看后,觉得很在理,立即组织人力清理泄洪道。几天后下了几场暴雨,因及时防范,小桥没有受损,群众十分满意。


查看完整版本: [-- 倾听群众呼声 解决群众困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