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关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10月 -> 关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吕炜 2002-10-31 00:00

关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

第9版(理论)
专栏:

  关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
  吕炜
  在市场机制主导的经济中,由个人、企业利益驱动的经济增长是用收入增长来评价的。而事实上,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结合,单纯的利益驱动和收入评价有可能割裂其中的一些联系,从而导致收入总量增长背后的不经济问题。
  市场机制下的增长不经济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供给相对于有效需求呈过剩趋势,个人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导致生产与流通的矛盾,即价值实现的矛盾始终内在于市场机制运行中。这种矛盾的激化,就会导致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二是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条件在以商品化、资本化方式纳入市场机制运行后受到的损害,即人们追求价值增值目标的过程可能同时也是破坏继续追求这一目标所必需的生产条件的过程。如温室效应、湿地减少、酸雨等,就是生产条件恶化的表现。
  解决增长不经济问题,首先需要完整认识经济增长的内涵。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力的内容时曾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这其中就包括了劳动力与劳动力相结合形成的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劳动力与自然力相结合形成的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以及劳动力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的劳动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关于自然条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他指出,“劳动生产率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的周围的自然”。人本身的自然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人周围的自然主要是指生态环境,包括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等。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只有符合生态规律,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显然,马克思对生产力发展的定义是完整的,他甚至希望未来社会应该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近年来,西方学者也开始对以GDP评价经济增长的科学性提出质疑,认为把GDP作为发展的唯一衡量尺度有很大的局限性。GDP的增长既可能是高质量的,也可能是低质量的。要更准确更广泛地测算发展情况,至少应该包括“人类发展”、“收入变化”、“环境可持续性”等三个方面,而通常被确定为权威指标的GDP增长只相当于其中的“收入变化”。我国有学者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概念,这也是从经济增长的完整性出发进行的研究。“生态生产力”是指把社会力量和自然力量有机协调起来的“完整生产力”,它强调经济增长与发展中人类与环境之间应当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服务,强调应在这样的自觉行为下来释放物质生产力。
  从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解决增长不经济问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的:一是变革生产力;二是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如针对第一种不经济采取指导性计划、国有化、利润分享等,针对第二种不经济采取土地治理、地区土地使用与资源计划、人口政策、有毒废物处理计划等。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显示出与传统的个人主义的市场机制相反的一面,不管其本意如何,其实质都是在单个资本之间、资本内部、资本与国家之间寻求更广、更深的社会化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情况和趋势同时也表明,社会主义在驾驭市场经济、处理个人主义导致的增长不经济方面应该更为适合、更有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具优越性和先进性。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对增长不经济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考虑:一是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驾驭市场机制的总体原则,从而在制度层面防止滥用技术以及资本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使追求价值增值的个体行为能够更好地与社会整体利益相衔接。对先发展、再治理,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才开始考虑环境问题等观点,需要进行反思。二是在全球性的资本竞争中,既要充分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带动本国经济增长,又要考虑如何应对增长不经济在国家间的转嫁问题,这既包括市场安全,也包括生态安全。三是在鼓励国内个人和企业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掌握和调控经济增长的宏观比例与结构,通过适当管制来限制对资源的过度使用,或者通过收费以保持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只有处理好这三个层面的问题,经济增长才能是高质量的。


查看完整版本: [-- 关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