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巴山渝水放歌行——中国歌剧舞剧院赴重庆地区“三下乡”慰问演出侧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1月 -> 巴山渝水放歌行——中国歌剧舞剧院赴重庆地区“三下乡”慰问演出侧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贺 2002-01-29 00:00

巴山渝水放歌行——中国歌剧舞剧院赴重庆地区“三下乡”慰问演出侧记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巴山渝水放歌行
  ——中国歌剧舞剧院赴重庆地区“三下乡”慰问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 张贺
  在全国各地欢度元旦的喜庆气氛里,中国歌剧舞剧院受中宣部、文化部委派,赴重庆地区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为荣昌、永川、璧山、江津等地的农村群众送上了一份独特而美好的新年礼物。
  精品“下乡”首演成功
  1月9日晚9时许,经过25个多小时的长途旅行,T—9次列车终于缓缓停靠在站台上。刚刚走下火车的演员们还来不及看一眼山城重庆迷人的夜色,就匆匆登上汽车赶往第一个演出地点荣昌。翌日,当演员们提前两个小时来到设在仁义中学的演出场地时,吃惊地发现已有3万多观众聚集在学校的操场上,而沿途挈妇将雏、扶老携幼来看演出的队伍更是绵延数里。下午1时,欢快的民族舞蹈《踏歌起舞》拉开了这次“三下乡”慰问演出的序幕,一曲唢呐独奏《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引发了场上第一次热烈的掌声。渐渐地,在初始的陌生和腼腆被节目的精彩冲淡后,淳朴的乡亲表露出了山城人热情如火的个性,每一个舞蹈、每一首歌曲都会赢得他们由衷的喝彩,有时甚至出现台上台下同唱一首歌的动人场面。《爱我中华》、《我的祖国》、《白毛女》等脍炙人口的老歌名曲将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场上鲜花与彩旗共飞,欢声同笑语齐发,人们沉醉在欢乐的艺术氛围里。73岁的志愿军老战士刘奠辉最喜欢电影《上甘岭》,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词在他耳畔响起时,他颤巍巍地掏出一枚勋章给记者看。虽然没有太多的话语,但老人内心的激动可以想见。家住盘龙镇的小学语文教师祝中琼是赶了50多里山路来看节目的,她说自己工作31年来,这是第一次在现场看到国家级艺术院团的表演,特别高兴。
  首场演出的成功使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林文增、徐沛东感到欣慰和满意。徐沛东说,“来之前我跟演员强调,不管去的地方多小、多偏僻,都必须以最饱满的激情面对观众,一丝不苟地表演。从今天看,大家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观众的反应才会这么热烈。”林文增说:“我们的节目不是七拼八凑,而是精心准备的,我们是带着精品‘三下乡’的。”的确,这次参演人员既有万山红、卢秀梅、孙毅等从艺多年的资深艺术家,也有近几年在全国或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的新秀,如女高音歌唱家韩延文、王燕及舞蹈演员叶波、韩峰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舞蹈《梅》与《酥油飘香》等优秀之作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斥巨资购买的表演权。徐沛东说,此举既体现了对艺术家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视,也体现了院里要拿艺术精品“三下乡”的决心。
  倾情献艺 醉倒永川
在4场演出里,天气最为恶劣、而效果却最好的是第二场在永川的表演。当时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雾气茫茫,天上虽然有太阳,但那太阳小得就像浴室里昏黄的灯泡,在厚厚的云雾后面若隐若现,散发的热量根本无法驱除逼人的寒意。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演员们没有一个穿便装上台,都是盛装出演。双人舞《黄河》表现的是中华儿女面对苦难的勇敢与坚韧,风格庄严而深沉,曾在朝鲜国际艺术节上夺得金奖的青年舞蹈演员叶波、韩峰身着单薄的纱衣,在台上翩翩起舞,完美地诠释了舞蹈的内涵,他们的精彩表演和敬业精神感动了台下6万多观众,掌声像潮水一样经久不息。与荣昌的观众相比,这里的人们显然更加热情,鲜花不断地送到演员手中,多得抱不动;往往在一阵响过一阵的掌声里,演员要加演两个甚至三个节目,才能退场。演出结束以后,当地一位负责宣传的官员兴奋地对记者说:“就用‘永川醉了’作标题最合适!”
  深入基层 贴近百姓
同样热烈的场面12日在璧山又重现了。由于天公作美,演出时云消雾散、晴空万里,连密密层层站在远处山坡上的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表演。当地的官员和群众都说,中国歌剧舞剧院从北京给我们带来了好运气,因为这样的天气在重庆地区的冬天是很难得的。下午3点多,万山红不顾旅途疲惫,稍事休息就神采奕奕地登台演唱,一曲《红梅赞》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那火红的战斗岁月。许多观众说,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她演唱,没想到今天能在现场看到她本人,感受真是大不一样。文化下乡不就是要拉近艺术家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吗?——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距离。
  与前三个演出地点相比,江津的演出场地最富有乡土气息,它设在一片低凹的水稻田里,周围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其上碧绿的菜地和竹林星罗棋布,与鲜红的舞台相映成趣。附近十里八乡的群众就站在田间地头观看节目。虽然连续三场演出使演员们非常疲劳,尤其是舞蹈队的姑娘们每场至少要表演4个节目,辛苦异常,但是大家毫不懈怠,不仅舞姿依然飘逸动人,就连脸上的表情也配合着舞蹈的情节,或颦或笑,亦歌亦语,不露丝毫倦意。
  几天来,通过在演出现场的观察,记者发现这里的观众看节目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实”,绝大多数人都是站着从头看到尾,脸上一副专注的神情。“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这句话在这里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而言,“三下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文化下乡对于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鼓舞和安定民心都有重要意义。(附图片)
藏族舞蹈《酥油飘香》


查看完整版本: [-- 巴山渝水放歌行——中国歌剧舞剧院赴重庆地区“三下乡”慰问演出侧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