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文学期刊脱困的思考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1月 -> 文学期刊脱困的思考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宋宇翔 2002-01-29 00:00

文学期刊脱困的思考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文化信箱

  文学期刊脱困的思考
  编辑同志:看了《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1日《文学期刊:面对市场和读者的选择》一文后,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是啊,文学期刊今天的步履艰辛,纯文学的窘况与困境的确使人痛惜,然而细细想来,倒也似乎有些见怪不怪,怪只能怪我们事先没有做好慎防冲击的应对措施,终成今天这种阵地丢失、读者流散的结局。
  我认为,造成纯文学期刊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影视文化的冲击,科技的进步使大部分人都步入时代快车道,而看文学作品是一件费时、费事、费心的事,缺乏影视文化的直观性;其二是纯文学期刊近年来过多地在纸张、封面、插图等装饰性环节上大做文章,使刊物的成本加大,价格不断上扬,令大部分读者可望而不可即。正如文中所说“文人无钱”。毋庸讳言,纯文学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工薪阶层,现在的工薪族在刊物订阅上压力很大,每年光订阅信息类报刊就花去月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如果再订昂贵的文学刊物,的确是捉襟见肘。爱好文学的人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大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其三是纯文学期刊失去读者。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认为现在读圣贤书早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已经无法静下心来看书了。
  纯文学期刊市场的低迷与销量的萎缩,其实质就是读者群的严重流失。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认为文学期刊的任务不是急于改头换面,扩容增量,而是应当把心思放在对读者群的发展和培养上,保持其稳定性,增强读者与刊物间的凝聚力。不知编者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一个忠实的读者对他渴求的刊物并非求其华美,只在于其内容是否充实、富有新意和有所教益。一本好的刊物哪怕是用麻纸印刷,也会被他的读者视若珍宝,一本文质低劣、内容无味的刊物,哪怕是金刻玉雕的篇章,也会被他的读者视为废品而弃之。
  事实上,纯文学期刊目前面临的这种尴尬境地,用改刊和粉饰其表并非根本出路。现在社会上喜爱纯文学的人为数不少,只是我们不注意发现和挖掘这些潜力罢了。虽说影视文化对纯文学刊物的冲击相当严重,但文学作品的深刻性是其他任何表现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这就说明纯文学还有自己的天地。只要有作者,就必定会有读者,只要这个链条不断,纯文学的发展就一定会有出路。
  要保持纯文学刊物的发展壮大,首先应注意在刊物的思想特点和内容特色方面保持独立性,不人云亦云;其次纯文学刊物要面向大众,而不应高高在上,以圣人姿态自居。编辑们要放下架子,使刊物在最大可能上被大多数读者接受;再次要放开胸怀,招纳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队伍,力撑纯文学这杆大旗,大张旗鼓地为文学期刊鸣锣开道,将五千年文明铸就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甘肃 宋宇翔


查看完整版本: [-- 文学期刊脱困的思考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