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企业信息化 更新更高更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11月 -> 企业信息化 更新更高更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杨健 2002-11-30 00:00

企业信息化 更新更高更实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从“被人推着搞信息化”到“争先恐后上信息化”,从“配点计算机装点门面”到“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到“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
企业信息化 更新更高更实
  本报记者 杨健
  请看我如何吃“蛋糕”
作为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在推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这样尴尬的问题:“您能不能更具体地讲一讲,信息化到底能给我们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每当此时,季金奎也会着急,但急过之后,他也充分地理解这些企业的心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耐心的启发和引导,即使是一块再美味的奶油蛋糕,没尝过的人面对它也会犹豫和怀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部门的作用是推动、引导,再着急也不能硬端起这盘“蛋糕”举到对方的鼻子前大喝:“有没有好处,吃下去你就知道!”
  榜样的力量无穷,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示范。2000年1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科技部联合成立了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以案例带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今年11月25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将这些年来收集、精选的198个企业信息化优秀案例结集出版。到这一天,由它们组织的“中国企业IT应用论坛”已经举办了4届,近2000家传统企业和IT厂商通过这一论坛进行了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1000多家企业参加了不同专题的信息化应用培训,它们在自身和他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实践中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也不用别人苦口婆心地劝着尝“奶油蛋糕”了。
  寻找最薄的那层窗户纸
  学榜样易,树榜样难。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力承认,把信息化在理论上的优势转化为企业看得见的效益,经过了组织者和实践者多年艰苦的探索。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繁难中寻找症结,在薄弱处取得突破,是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3年来的经验总结。科技部将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选在了制造业。科技部高新司司长李健介绍,之所以选定制造业,一则因为它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少有的几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二是前些年制造行业在普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的试点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以此为起点,科技部在全国建立起203个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在它们的带动下,10万家企业甩掉了绘图板,取消了描图员。一些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周期缩短了1/2,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1/3,相关人员减少了1/4。和4年前众多企业的迟疑彷徨形成鲜明对照,如今许多地方主动找上门来,要求科技部把示范试点建在当地。“我们以8亿元的启动资金带动了近100亿元的投入,产生的效益则远在100亿元以上。”李健觉得这当中的经验值得很好地分析和总结。
  穿上新鞋子 迈出新步伐
  计算机和网络硬件设备属于急速贬值的“易碎品”,如果不能跟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三年两载就成了明日黄花。这一点很多企业如今都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但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企业把信息化看做“一上就灵”的万应丹,对其实施的难度估计不足。
  湖南三一重工集团对信息化的认识,就经历了从“速胜论”到“悲观论”再到“持久战”的漫长过程。集团CIMS办公室主任刘继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的欢欣鼓舞之后,员工们发现信息化改造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带来翻天覆地的速效,开始怀疑耗资不菲的信息化项目会不会半途而废。仔细分析这当中的原因,主要是原有的流程和管理方式没有及时跟上信息化改造的步伐,“穿新鞋走老路”,不仅走不快,甚至还硌脚。
  怎样汲取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包含的先进管理思想,借信息化的东风实现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又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打破以西方管理方式为背景的信息化软件中僵化的模式,及时调整信息化的方案,三环集团黄石锻压机床公司等企业将“脚适应鞋”和“鞋适应脚”两方面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摸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企业信息化之路。“信息化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李健等人看来,“广大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创新,同样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推动着信息化的普及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 [-- 企业信息化 更新更高更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