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诗书画一体 情文韵三绝——读《范敬宜诗书画》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1月 -> 诗书画一体 情文韵三绝——读《范敬宜诗书画》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冯其庸 2002-01-31 00:00

诗书画一体 情文韵三绝——读《范敬宜诗书画》册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诗书画一体 情文韵三绝
  ——读《范敬宜诗书画》册
  冯其庸
  收到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范敬宜诗书画》册,展读再三,引起许多回忆和感想。
  我与范敬宜兄是1947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沪校的同班同学。那时,学校授课的老师多是文史哲方面的第一流学者。我们除正课外,都有一些课余爱好。敬宜喜欢书画诗词,我也是一样。他除师从著名画家樊少云长子樊伯炎先生外,还经常请教国画大师吴湖帆先生,曾得吴先生的指授。我除喜欢业师王蘧常先生的章草外,还特别喜欢白蕉的行草和兰竹,也有所请益。诗词方面,我们还经常请教著名女诗人、画家陈小翠和她的兄长陈定山先生。当时上海的书画界是全盛时期,名家如林,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受到那种文化艺术气息的熏陶。
  敬宜兄是全校年龄最小的一个,于书画和诗词都很敏悟,天分高,同学中他是最突出的。记得他临摹的一部清代名家陆廉夫的山水画册,拿去请吴湖帆大师题签,吴老竟然题了“廉夫画册”四字,敬宜连忙告诉他这是自己的临本,吴老才又加上“敬宜范世兄临本,属吴湖帆题签”一行字,那时敬宜才十七岁,现在来看,这部画册也仍然是笔墨精良的佳作,无怪当年吴湖帆大师于随意之间,会误以为是陆廉夫的原作了。现在出版的这部诗书画册中,收有一首《金缕曲》,那是敬宜毕业前夕写的。词云:
晓角声哀彻。正江南西风凄紧,乍来苹末。衰柳丝丝攀折尽,怕唱阳关三叠。更莫把前尘重说。往日弦歌归何许,镇销魂一例烟尘灭。无一语,尽凝咽。伤情最是轻离别,况今宵关河萧索,繁霜如雪。寂寞云帆沙渚远,空对斜阳愁结。能消得几番啼鴂。幽梦明朝天涯路,细叮咛莫忘相思切。千里外,共明月。
  那时,全国正处在解放前夕,从词里还可以感觉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氛围。敬宜这本书里所收的诗、词、散曲,有不少是情韵相生,久读不厌的,即使是其中的几首少年之作,也仍经得起今天重读。其它如散曲《双调》(南归抒怀),词《浪淘沙》(记事)、《水调歌头》(新千年抒怀),长诗《世情画理两悟彻》等,均是佳作,可惜篇幅有限,不能引录。然而,这却是他在书、画上成就的坚实基础。
  敬宜兄的书法,早在同学时,大家就很推崇,他的楷书、行书都见功力。我们当时学书,都严格要求临帖或临碑,总之是向传统学,向古代名家学。所以敬宜的书法,有深厚的传统临习的功夫,出笔就见法度。还有一点,敬宜的书法作品,往往有跋文,跋文作小行书,不仅书法雅逸有书卷气,而且跋文短而隽永可读,如书王之涣《登鹳雀楼》诗跋云: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二十字写尽天地间壮阔气象。辛巳立秋之日录此,不觉为之心胸豁然。
  看着只有短短几句,但经此一跋,立即情韵相生,可读可赏。现今有些人作书,往往只会写固定的几个字,一到落款,就不成书,更不用说题这种雅逸的短跋了。即此也可看出敬宜的全面修养。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他还有学先师王蘧常先生的书法,而且神味醇厚,一如吾师。我初翻此集,以为是先师的题字,细看才知是敬宜的书法,令人叹佩!因为王蘧常先生是当代的章草大师,日本人尊之为当代的王羲之。但他的书法,自成一体,素称难学,不想敬宜竟能登堂而入室,不能不佩服他敏悟之深。
  在这本集子里,尤其令我赞叹敬佩的是他的画。我过去只看过他临陆廉夫的那本山水册页,觉得他真正是“前身应画师”。因为他当时还是十七岁的少年,笔墨就如此老健,确是令人难忘。但这次我看到他的画册里临石涛的两部作品,更令人震惊,这是我过去从未见过也从未听他说过的。
  第一部册页是临石涛的杜甫诗意画。石涛的画变化多端,虽总起来说他喜用湿笔,但每件作品的干湿程度各有不同。我曾看过故宫藏的一个巨幅山水幛子,全用大湿笔,淋漓尽致,令人感到好像刚刚画完,墨犹未干。但石涛另有一部分作品,则是干湿相济而略偏于湿,湿多于干。敬宜临的石涛杜甫诗意画,就是属于这一类,其难度是要干湿掌握得恰如其分,而用笔要含蓄,蕴有余不尽之意。看画如入深山,只觉连绵无尽,郁郁葱葱,看不到头,这才显出真山真水的森郁气象。敬宜此画,可说尽得其妙。这六幅画,幅幅笔墨精良,令人不忍释手。中国画从来讲究笔墨,要求笔笔都交代清楚,无一滞笔,无一懈笔,无一复笔,即使是墨晕,也要求晕得自然恰当,浓淡适宜,不多不少,尤其是画水纹,俗话说风生水上,自然成纹。线条必须似曲非曲,似复非复,一任自然。而敬宜的这部册页,可以说是无一处不是自由挥洒而又法度严谨的,真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想在这六幅里挑出更好的一两幅来,反复端详,竟无法区别,可见其用笔之精到何等程度!另一部临石涛的册页是启功先生题签的,开卷有谢稚柳、徐邦达、启功、何海霞、范增等先生的题识,谢老题云:
范敬宜临石涛山水册,蹊径既同,笔墨亦似,神理之间,已入石涛妙境矣!
  徐邦达先生题云:
唐人之境,清湘之笔,卓矣范君,摹之不失。
  可见前辈大师对敬宜是何等器重!
  石涛还有一类画,喜欢用细笔尖锋勾勒山石、树木、房屋等等,而干湿相称。敬宜临的另一部册页,就是这种风格的作品,而其用笔与前作,又是另换一副笔墨,但其所达到的成就,正如谢、徐二公所评:“已入石涛妙境”,“卓矣范君,摹之不失”了!
  还有一点,石涛题画,往往喜欢作隶书。而他的隶书,又是他自己特有的风格,所以临石涛的画,如石涛原题是隶书,临摹者如果写不像石涛那样的隶书,那就情韵顿失。而敬宜所临石涛隶书,真是几可乱真。这种绝顶的功夫,若不是有十年磨杵的精神和毅力,是断乎不能达到的。因为艺术是没有取巧的捷径的,只有老老实实地下苦功夫,才能成正果。敬宜现在能得此正果,说明他是苦修过来了!这一条经验值得有心于文学或艺术的人牢牢记住:千万不要以为别人的成绩是容易得来的;也千万不要想自己睡一觉就会成“大师”;更不要以为有变戏法的路子,走邪门歪道,就可以成为艺术家,就可以得到别人一辈子苦练都得不到的成果!
  我与敬宜不但是老同学,而且是深深相知的。我知道他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委屈,但他却从来不提这些,而且从来对工作兢兢业业,可以说凡他工作过的地方,没有不留恋他的。特别是他才华横溢,却从来不目空一切,更不肯炫耀自己。尽管他在诗、书、画方面均有很深造诣,但他总说自己是个新闻工作者,艺术只是一种业余爱好,是“余事”。谦谦君子,一直是他不变的风格。所以,达到敬宜的艺术成就和学问成就难,达到他的为人的高格更难。他的画册,应该给人以一些什么样的有益的东西呢?我认为不仅仅是他诗书画一体,情文韵三绝的才能,更宝贵的是他茹苦如饴、坚毅不拔的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尚情操!
  最后,赠敬宜兄一阕《金缕曲》:
犹记当年否?正西窗、长歌激越、满眼神州。逐鹿中原天地变,虎跃、龙腾、狮吼。共奋袂,榆关燕幽。谁识风波刬地起,有多少故人皆楚囚。天地泣、鬼神愁。丈夫不解记细尤。莽昆仑、晴空万里,可以遨游。急驾巨龙腾飞上,此其时,莫迟留。岂顾得霜髯雪头。我与轩辕曾一诺:虽粉身碎骨誓相酬。君与我,共驱驺!


查看完整版本: [-- 诗书画一体 情文韵三绝——读《范敬宜诗书画》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