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由知行到行知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1月 -> 由知行到行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郭慧民 2002-01-31 00:00

由知行到行知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由知行到行知
郭慧民
被毛泽东和周恩来尊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少年立志教育救国,青年时崇信明代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留学美国时,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后大力宣传推行杜威的教育思想,创办平民教育,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并改名为知行。这时,他的思想,他的行动,完全体现在他的名字中,知识、教育、学校是第一位的,有了这些,社会就能进步。然而他的教育思想在现实面前碰壁了。他提出了和导师的观点相反的口号,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教学做”相结合。他积极活动,主张“筹集一百万元经费,征集一百万名同志,创办一百万所农村小学,带动一百万个农村”,并创办试验学校,举办工人农民夜校,宣传抗日思想,支持学生投入火热的抗战运动中。他把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这是他的第二次改名,也确立了他以后正确的教育思想和人生道路。
  陶行知两次改名,令人感触颇多。其一,他改名体现出了他立志教育救国的高尚思想,而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古人以诗明志,他的改名,却在表明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志向。不论顺境逆境,甚至不顾反动派的暗杀,宁愿抛弃舒适的生活到艰苦的农村发展乡村教育,矢志不渝。
  其二,他两次改名,体现了他追求真理,不懈探索,勇于否定自我,与时俱进的精神。他敢于冲破封建樊篱,不远万里,远渡重洋,赴美求学。美国导师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中碰壁行不通时,他不是固执己见,一条路走到底,也不是心灰意冷,躺倒不干,而是勇敢地探索新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民众的利益,真理的追求,在他的心里占首要的位置。
  陶行知成为后人景仰的教育家,正是由于他坚持了这一勇于实践、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名人、权威,都要以实践来检验。这也正是我们后人所要学习的。


查看完整版本: [-- 由知行到行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