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眼界与胸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1月 -> 眼界与胸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彭国华 2002-01-31 00:00

眼界与胸怀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眼界与胸怀
彭国华
  登岳阳楼,有一副楹联引人深思。上联是“四面湖山归眼底”,下联为“万家忧乐到心头”。它道出了两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那就是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怀。近代以来,三湘大地人才辈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与此不无联系。在新世纪,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要更快更好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这两种品质。
  所谓眼界,就是人们的视野与见识的范围。眼界有宽窄之分:限于一己,囿于一域,势必眼界狭窄、见识短浅;胸怀全局,放眼世界,方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宽广的眼界什么时候都需要,今天尤其如此。因为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已经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大大增强,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自我封闭,不但难以发展,甚至无法生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无论是谁如果闭目塞听,就不能进步,甚至会被时代淘汰。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正确的方向,确保工作的成效,就必须具有开阔的眼界,具有全局眼光和世界眼光,既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和自身情况出发,又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出发,自觉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的,全党同志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具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恰恰缺乏这样的品质。他们不是目光远大而是目光短浅,不是放眼未来而是患得患失。有的只从自身或者局部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有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浪费了时间,耽误了事业。这些同志没有意识到,在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终将导致工作的被动与落后;只有胸怀全局,放眼世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宽广的眼界从哪里来?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界是否宽广,取决于心胸是否博大。眼界与胸怀,二者一表一里,决定着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领导者的境界与修养。只有视野开阔,才能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源和信息,才能培养广纳群贤、博采众长的气度;反过来说,只有胸怀博大,才能容得下不同意见和观点,才能正确对待个人的荣辱得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否出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部门或单位的领导是否视野开阔、襟怀坦荡。如果看到的只是一己之利,容得下的只是鲜花和赞美,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却敷衍塞责,甚至不闻不问,就不可能干好工作,不可能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
  强调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宽广的眼界与博大的胸怀,并不是说可以忽略脚踏实地的工作。荀子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着眼全局、虚怀若谷,是为了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取人之长,减少失误;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则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关键。有“扫天下”之志固然重要,但倘若没有“扫一屋”的态度和行动,满足于高谈阔论,轻则会导致眼高手低、华而不实,重则会造成工作延误和事业损失。只有将放眼世界、胸怀全局的气度与脚踏实地、严谨细致的作风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才能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好。


查看完整版本: [-- 眼界与胸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