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焦裕禄式的乡镇干部——记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汐子镇原副镇长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2月 -> 焦裕禄式的乡镇干部——记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汐子镇原副镇长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郅振璞 苏银成 2002-02-28 00:00

焦裕禄式的乡镇干部——记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汐子镇原副镇长

第2版(要闻)
专栏:

  焦裕禄式的乡镇干部
——记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汐子镇原副镇长
本报记者 郅振璞 苏银成
  编者按:戴成钧20岁走上乡镇工作岗位,凭着忠诚党的事业,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怀,他把青春、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山乡,奉献给了乡亲。他从乡村群众的渴望中,深谙焦裕禄精神的珍贵,自觉以焦裕禄为榜样,带领群众为改变家乡面貌、脱贫致富而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在忠实践行“三个代表”中发出了最强的光和热。
  一片丹心为人民,鞠躬尽瘁昭世人。戴成钧同志是农村基层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内蒙古与河北、辽宁三省区交界的宁城县,有句顺口溜:五山四丘一分川,十年当中九年旱。春秋季节总盼雨,雨水多了淹良田。戴成钧的一生献给了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
  2001年8月29日凌晨,不满35岁的戴成钧积劳成疾,倒在汐子镇副镇长的岗位上。次日清晨,灵车从镇卫生院徐徐开出。汐子镇街道两侧,男女老少伫立默哀。沿途干活的人们一拨又一拨涌来祭奠,不到7公里的路程,灵车走了3个多小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戴成钧去世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他“模范基层干部”的荣誉称号。
  百事当先是小戴
  1966年9月22日,戴成钧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1985年从赤峰市农牧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当过牧站技术员、镇行政秘书、镇长助理,他于1991年入党,1999年10月任副镇长。
  去年2月24日,戴成钧在手记上画了一幅画:一副担子,一头是国家,一头是百姓,在中间挑担子的是基层干部。他这样注释道:“一头是百姓,一头是国家(党委、政府),哪一头也放不下。”
  戴成钧在镇里分管牧业。1999年,镇里号召养鹅,他怕群众不会养,先自己花钱买了200只雏鹅,让父亲戴国庆试养,结果死了195只。得知镇里有几户也因此受到损失,他心里很不安,就请教农牧学校老师,终于找到了雏鹅病死的症结。戴成钧很快帮助全镇发展养鹅14万只,当年增收400多万元。
  2000年,汐子镇党委、政府在杨家窝铺村筹建蔬菜大棚。戴成钧与镇党委组织委员于福志合计,先在他们家乡烧锅地村抓试点,书记、镇长随即赞同,让小戴牵头。村里种玉米习惯了,水浇地亩产800多公斤,他俩说得口干舌燥,群众还是舍不得调整。晚上,小戴来找父亲做工作。父亲满脸疑惑:“行吗?”小戴扳着指头算了笔账:一亩蔬菜年收入上万元,种玉米才几百元。父亲支持了儿子:“行,我和你大爷叔叔一起试试!”
  建大棚选的地里正巧有一大片坟地,一共160多个坟头,分布在150多亩耕地里。“戴成钧要挖祖坟!”村里掀起轩然大波。尽管村里已建骨灰堂,但真要迁坟腾地,不少农民心里犯难。小戴再一次找到父亲,说:“爸,咱家先迁,把我妈的坟迁出来,带个头。”父亲一时语塞:“你妈去世还不到3年,迁坟犯忌。再说,你爷爷、太爷爷、老祖宗的坟地都在那儿。”小戴左说右劝,终于使父亲点了头。最后,戴成钧家一次迁出了16座坟。
  在为烧锅地村调地迁坟时,戴成钧为几家特困户垫付了上千元的尸骨火化费。有几户村民建塑料大棚无人敢做资金担保,他以自己的名义给他们担保贷款3.6万元。中途,有7户村民退出建大棚,戴成钧没有责怪人家,他说:“群众最讲实际,有时信不过,是因我们也曾有失信于民的事,干群之间还有堵看不见的墙,要靠咱干部用心劲打开这堵墙!”于是,戴成钧承包了6个大棚。
  戴成钧的家在县城。隆冬里的一个深夜,狂风怒吼惊醒了戴成钧。他猛地爬起来,带上钢丝,赶回20多公里远的烧锅地村,挨家挨户敲醒了大棚户们,带着大家为大棚挂好了草帘子,以免冻坏瓜苗。有几个连阴天,他挨家挨户传授棚室提温办法。有几户提温跟不上,他又连夜去镇上买回两箱蜡,亲眼看着每个菜畦子点燃2支蜡才放了心。接下来,他和于福志俩人又到赤峰、凌源、朝阳等地跑市场,使多数大棚户产品有了市场,收益很好。2001年,全镇一下子出现了423个蔬菜大棚。
  不断超越与完善自己
  科技干部出身的戴成钧,从1992年开始,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保证自学两小时的硬性规定。他常讲:“一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天不学习同行知道,三天不学习群众知道。”
  戴成钧把勤为政、廉为公、不图利、不图名看得比泰山还重。他去世后的财务账表明,戴成钧每年过手的公款近400多万元,从未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他多年来分管机关常务工作,没有私用过单位的公车。为了节约招待费,他在镇里从不陪人吃喝。有一次,他和镇长、财政所长去县城办事,巧遇一位老领导,他约同行的镇长等一同到饭店吃饭。饭后,他硬是将100余元的饭费如数缴纳,并说:“这是感情上的事,公私要分开。”清结账目时,戴成钧分管的资金分文不差,人们在他的抽屉里反倒发现了他多年积压的4600元餐费等票据。
  从他当镇长助理到去世,哪个镇长、书记都乐意把政府常务工作交给他。节假日值班和平时值班值宿,数他最多。机关院子脏了,他总是第一个抄起扫帚去扫,冬季下了雪他又第一个起床清雪。汐子镇果园和花池常有他拔草、浇水的身影。镇党委书记刘晓军深情地说:“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勤政廉洁、联系百姓,做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为官是我们的一个标杆。”
  戴成钧最大的愿望是全家人能住上楼房,可是直到去世也未如愿。在他去世前几天,他哥哥单位建楼房,替他要了个号,他连一期付款的3万元也掏不出,原来,他家所有积蓄全垫进烧锅地村的大棚建设中了。
  戴成钧孝顺也出了名。他的母亲得了重病,戴成钧与哥哥尽心侍候,医疗费他主动拿大头。母亲去世后,他怕父亲孤独,又到处打听,给老人找到了合适的老伴。继母逢人便说:“成钧那孩子仁义……”对待妻子女儿,他忙于工作,总觉欠账,难得回家一次,到家就忙着做家务、搞卫生。他在日记中写道:“疼爱妻子,做一个有情味的人。”“做一名具有强烈男子汉气质、既刚毅又温柔的男人。”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戴成钧当乡镇一般干部时,给自己定下“脑勤、嘴勤、手勤、腿勤、笔勤”的五勤律条。担任镇党委宣传委员、镇长助理、副镇长后,又多次自勉:“扎扎实实下点功夫,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戴成钧患有高血压,他有一个不离身的药布袋,装着各种药品。
  2001年立夏时节,镇里打响兴隆地生态建设大会战,戴成钧担任工地常务总指挥,不顾自己患有高血压,带领群众顶烈日、战酷暑,奋战90天,治理大大小小15座山头。这期间,他4天解决了二组200多口人吃自来水问题;夏锄节骨眼儿上,下了一场透雨,为会战、农忙两不误,他到曾经工作过的二龙镇及本村烧锅地请来近200个劳力,为兴隆地村会战户铲草保苗;他鼓励缺水的兴隆地群众打井,动员51户村民迅速建起了53个蔬菜大棚;他怕干部群众累着,请来二龙镇放映队,一个月放映近60部片子,给会战、夏锄的群众鼓劲。
  2001年8月8日,戴成钧带病参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归来,在日记里记下“把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你就不简单”的感言。路上,他犯病突然休克,回到家却还瞒着妻子。
  8月24日晚上,是戴成钧在家度过的最后一晚。他的妻子张瑞华说:“他傍晚到家,说要准备第二天县里生态建设会议的发言,饭后专心致志准备材料到23点……第二天开完会,没进家门就径直回镇上去了。”
  那几天,戴成钧总是捂着肚子猫着腰。8月26日,他和牧站站长冀长义从4个村的养殖大户那里查访回来。进了卫生院,戴成钧只说感冒了,医生给他打了一针,并叮嘱他:“明天一定要来复查。”可是,戴成钧忙开了工作,把医生的叮嘱忘到了脑后。直到8月28日21时40分,戴成钧还在办公室打电话联系第二天一早外出参观的事。
  当晚,他连病带累躺下了,这一躺,就再也没能起来。同事、乡亲、家人,谁能料到还不满35周岁的戴成钧竟走得这样匆忙!不到一个上午,汐子镇的花圈卖光了,医院、政府、小街变成了挽联、花圈的海洋。
  汐子村8组村民白红梅家中有3个孩子。2000年,大女儿、二女儿分别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赤峰师专,但身为母亲的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个学期学费就是2.2万元,靠种地养家的她到哪里去凑呀。戴成钧得知后,就把他借亲戚家的4000元钱送到了白红梅家。戴成钧去世后的那些天,白红梅说:“现在我不敢看宁城的电视新闻,一看到开会的场景,我就觉得戴镇长就坐在他原来的位置上,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世人。新春时节,戴成钧的英名从盘龙山飘过红山脚下,在大青山久久回响。


查看完整版本: [-- 焦裕禄式的乡镇干部——记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汐子镇原副镇长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