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3月 -> 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张玉来 2002-03-31 00:00

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本报记者张玉来
  3年前,我国高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使更多的青年学子圆了大学梦。今年,我国将迎来高校扩招后第一个毕业生就业高峰。这些莘莘学子将面临怎样的就业形势?3月27日至28日,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教育、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了在长春召开的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就此进行了深入讨论。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记者了解到,2001年我国有115万高校毕业生,其中有34万高校毕业生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初次就业率大体为70%。今年高校毕业生有145万,如按初次就业率70%计算,将有37万学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单位。依此类推,2003年这个数字将增至52万,2004年为69万,2005年将超过79万。从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必须提前积极应对。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大专、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显得更加突出。去年,大专、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40%,个别地方还不到10%。今年,大专、高职毕业生占高校毕业生的50.1%,约72.7万人,他们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更严峻。
  有利条件和隐忧
  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会者认为,有4个有利条件。一是当前我国GDP以7%的速度增长,按GDP每增长1%,可提供80万至100万个就业岗位计算,一年将提供大约560万个就业岗位,这将为具有明显优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空间;二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企的进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逐年扩大,对高校毕业生有利;三是我国已建立了较完善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和指导体系,为今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四是高校普遍依据社会人才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的需求。
  与会代表们也表达了他们的隐忧:一是面临国际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社会总体就业压力加大;二是高校毕业生增速迅猛,但社会有效需求增速有限,供需矛盾突出;三是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学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期望值居高不下。有的毕业生很多岗位不愿去,愿意去的地方又没有岗位。
  破解难题要有新理念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每年吸纳几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应该不成问题。一位教育专家对记者说,我国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占人口的比例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与国内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毕业生就业难,是由于毕业生在地区分布和结构上的不均衡所致。
  破解这一难题的出路在哪里?与会者认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是解决就业难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出路。在国际上,即使在发达国家,基层和中小企业也是吸纳毕业生的主要渠道。高校毕业生急需改变不切实际、期望值过高的择业观念,确立为振兴中华、为祖国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意识,把到基层就业作为必然选择。高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价值观、择业理念的教育。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轨期,在人才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调控功能在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中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浙江代表介绍说,温州市政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专门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非公有制企业制定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免去了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毕业生的人事代理费。


查看完整版本: [-- 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