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第一只红色股票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4月 -> 第一只红色股票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徐权 2002-04-30 00:00

第一只红色股票

第11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

  第一只红色股票
  徐权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熟悉我党党史的同志都知道,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尝试使用金融工具为红色根据地的建设服务。
  1928年在广东海丰县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并发行银票,1932年在中央苏区建立了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第一任行长是毛泽民。但鲜为人知的是,1933年方志敏在闽浙赣苏区成功发行了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股票,这是红色政权正式发行的第一只股票,被称为红色股票。
  该红色股票是方志敏烈士的亲属为正在筹建的方志敏烈士纪念馆征集文物时获得的。股票呈长条形,长20厘米,宽7.5厘米,上方印有“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中间印有“壹圆股票”,并加盖银行的红色印章,在印章两边印有“本银行股息周年六厘计算,每年年终结账,营业盈余除开支费用及股息外所有纯净红利照股分派,次年一月凭票领取”,其下方为股票号码,并附每年领取股息和红利的凭证,即通常所说的息票,息票每年一张,从1933年起算,共附10张(股票票样见图)。按当时的规定,该股票每股壹元,也可折谷入股,每25公斤谷折算1股。
  1926年共产党人方志敏率领赣东北革命群众,举起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红旗,革命烽火“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形成“东南半壁红”的大好局面。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红色区域之一,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东北屏障。在赣东北苏区自身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同志曾经指示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中央苏区大,人多开支大,经济来源有限,我们要尽可能主动向毛主席、中央苏区支援些金银、军需物质”。几次反“围剿”中,他们克服困难积极主动支援中央苏区经费,即使在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调中央苏区去并准备组建新红十军时,还向中央带去金银等。
  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是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30年10月成立的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发展为1931年9月成立的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1932年12月中央批准赣东北省改建为闽浙赣省,1933年1月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随之改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的发展壮大,支持了苏区的经济建设,农业得到了更大的增产,1933年闽浙赣边区的农业比1932年增加了20%;为发展苏区工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造纸、织布、制糖、硝盐制造等得到了发展;带动了苏区贸易,促进了食盐、布匹、食糖、茶叶等商品的流通,粮食的内部调剂等。苏区的农业、工业以及内外贸易的活跃,带来了物价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而使得根据地的红色政权更加稳固。闽浙赣苏区因而被毛泽东同志称誉为“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
  1933年9月,闽浙赣省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及全省第一次贫农团代表大会决定,要求苏维埃政府财政部为银行增资扩股十万元,以扩大银行基金,发展苏区经济,并认为这是当时经济动员最中心的工作之一。这次银行扩股工作,是在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成立的招股委员会具体实施的。银行扩股首先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他们积极认股,同时扩股工作也在白区进行,对象主要是站在中间立场的富裕农民和小商小贩,也有少数地主、富农秘密托人认股,并将之作为政治上的红色保险票而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拥护红军的标志。整个扩股工作为期三个月,共募股十几万元,超额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
  利用现代金融知识剖析红色股票的证券产品特性,可以看出,红色股票是一种无记名的面额股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也是为了在政治上保护股票持有人的一种手段;同时,该股票又带有明显的优先股的特性,有固定股息率,并可分割红利,因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为苏区政府所有,股票持有者是无表决权的。虽然红色股票只附了十张息票,但并不意味着股票的定期性,或者说十年即可还本,由于当时战争周期难以预料,暂附十年息票的设想是有的,也是实事求是的。一年以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方志敏同志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苏区,苏区银行已无存在的条件,红色股票也就夭折了。
  可以说,在红色割据的条件下,继苏区银行纸币、公债发行后,红色股票的设计和成功发行是一种金融创新。革命先辈们大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充分利用股票所具有的筹集资金的重要功能,创造性地把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股票工具应用于苏区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之中。红色股票成功发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政治上与苏区银行的主要任务相一致,即为了支持革命战争,为第五次反“围剿”准备财力,利用经济的方法扩大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力,它是以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经济动员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在经济上是为了保障和提高苏区银行的信用及其发行的纸币的信誉,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其宏观调控功能,调节苏区的货币供应量,使得苏区经济得以平稳健康发展。红色股票在我们党证券史上具有重要的一页。
  近70年过去了,方志敏烈士和其他革命先辈为建设可爱的中国所进行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革命实践活动为我们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方志敏烈士1935年3月在狱中撰写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将革命精神归纳为民主精神、创造精神、进步精神、刻苦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并且写道“苏维埃政府亲密的与工农群众联成一片,群众认苏维埃是自己的。”“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如何改善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的生活日渐向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这种革命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红色股票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七十年前运用金融工具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一次伟大尝试。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证券事业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尽管证券市场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一个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必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第一只红色股票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