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个代表”指航程 鼎山几水谱新篇——访重庆江津市委书记郭汝齐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5月 -> 三个代表”指航程 鼎山几水谱新篇——访重庆江津市委书记郭汝齐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崔佳 2002-05-31 00:00

三个代表”指航程 鼎山几水谱新篇——访重庆江津市委书记郭汝齐

第10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指航程 鼎山几水谱新篇
——访重庆江津市委书记郭汝齐
本报记者 崔佳
  鼎山巍巍,几水清清,山水环抱间是美丽的江津城。这里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也是年轻的直辖市重庆重要的卫星城。今年恰逢江津撤县建市10周年和重庆直辖5周年。回首过去,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展望未来,实践“三个代表”,进一步振兴经济他们又有何思路和举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重庆江津市委书记郭汝齐。
  郭汝齐告诉记者,与10年前相比,江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重庆直辖5年来,该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建设成就很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1998年1月,现任市委领导班子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经过认真研究论证,确定了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力,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发展战略”。4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思路符合江津的实际,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8.66亿元,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62%;财政收入达2.51亿元,是1996年的3倍。“九五”期间在重庆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中,江津的综合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前列。
  郭汝齐说:“实践‘三个代表’,对江津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改革、发展的主题,以西部大开发统揽全局,继续推进‘四大发展战略’,努力把江津建设成为渝西经济走廊上生态环境好、文明程度高、经济实力强的现代化山水园林中等城市。”
  结构调整展现新姿 农业生产欣欣向荣
江津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然而在1998年以前,该市的农业还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农业效益不高,农民收入较低。而现在,记者在江津农村采访时看到的是,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生机勃勃,众多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现代高效农业生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短短几年,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个转变的呢?
  郭汝齐书记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思路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被重庆市确定为全市唯一的农业结构调整综合示范县(市)。目前江津市已形成花椒、热带鱼、渝津锦橙、草食牲畜等10个特色农业园区,优质稻、柑橘、南方早熟梨先后被农业部列为示范县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市30%的耕地已按订单组织生产,20多万农户按订单进行结构调整,18个优质农产品年创产值超过10亿元。
  郭汝齐说:“实践‘三个代表’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来说,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十五’期间,江津将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的优质化、产业化、市场化、法制化、城镇化,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工业经济生机勃勃 支柱产业形成优势
工业经济在江津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把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一直是江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着力点。郭汝齐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遵循市场规律,对工业企业进行产权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调整,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市”的新路,使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郭汝齐介绍说,江津的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但过去是“小而全”的模式,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1998年以来,该市对市属200多家中小企业实施以产权为核心的改革,使一批体制健全、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应运而生。同时加大了企业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目前已成为全国食品工业基地县(市)和重庆市建材工业基地县(市)。全市工业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形成了建材、食品、机械、化工、纺织5大支柱产业,其整体优势在重庆及西南地区十分明显。200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66.3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位居重庆各区市县前列,工业经济效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谈到江津工业今后的发展,郭汝齐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要站在融入世界经济的高度,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通过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继续扶优扶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狠抓技改和新产品开发等手段,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壮大江津工业经济。”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山水园林谱奏新曲
近几年到过江津的人都会对这座城市崭新的建设风貌和整洁文明的市容环境留有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条5公里长的滨江大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98年市委确定实施“城镇带动”战略,经过几年的建设,昔日的烂河滩变成了今天长江上游沿江城市最美的风景线。
  滨江大道的建设只是江津市山水园林城市交响曲的一个乐章。郭汝齐告诉记者,“九五”期间,江津市通过资产置换、土地置换、招商引资等渠道,多方筹集近30亿元投入城市建设,先后完成长江公路大桥、旧城道路改造、滨江路西段、人民广场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城镇住宅近10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15平方米。他们还结合道路改造,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绿化带和街心花园。
  江津市还不断加大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九五”期间全市公路建设投资近11亿元,新修和改建高等级公路项目17个。现在全市已有高等级公路226公里,比1996年增长44倍。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6.86万门,程控电话、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移动通信已实现全市覆盖,推动了全市城镇面貌的改观。
  郭汝齐说:“改革开放后,如何把江津这座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规划好、建设好,是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不懈的追求。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即:以重庆市二环高速交通线建设为契机,以发展旅游和商贸住宅为重点,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力争把江津建设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山水园林品位、建筑风格品位的现代化山水园林中等城市。”
  旅游开发方兴未艾 “绿色明珠”绽放异彩
作为江津市四大发展战略之一的“旅游驱动”战略,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江津市经济的繁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郭汝齐向记者介绍,被誉为“绿色明珠”的江津四面山景区1994年就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1998年“旅游驱动”战略实施以来,全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快完善配套设施,精心培植旅游精品,拓展旅游市场,规范行业管理,使全市旅游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接待游客225.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旅游安全率和游客投诉答复满意率均达100%。目前已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日接待能力达2万人的配套网络;在此基础上狠抓景点、景区开发和旅游产品上档升级,同时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促销宣传体系,全面开拓旅游大市场,树立江津旅游的良好形象。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郭汝齐说,新的世纪,江津的发展又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江津人民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写下求实奋进,富民强市的新篇章。(附图片)
  压题照片:江津市主城区远眺。(张灿彬摄)


查看完整版本: [-- 三个代表”指航程 鼎山几水谱新篇——访重庆江津市委书记郭汝齐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