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孔雀国”里话孔雀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2年05月 -> “孔雀国”里话孔雀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章云 2002-05-31 00:00

“孔雀国”里话孔雀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孔雀国”里话孔雀
本报驻印度记者 赵章云
  如果说我现在每天都能听到孔雀的叫声,有人可能会认为我在吹嘘。身居闹市,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听到孔雀的叫声?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我确实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能听到孔雀的啼鸣。
  刚到新德里的那天,我在办公室里就听到了一种类似小孩啼哭似的声音,那“嗷呜、嗷呜”的叫声虽然高亢、响亮,但那么凄厉、单调,猛一听似悲哭鸣号,仔细听来又是那么雄壮嘹亮。那肯定是一种鸟的声音,而且是从对面那个叫作“鹿园”的公园里传来的。次日,我利用到“鹿园”晨跑的时间,循着叫声一路寻觅。就在梅花鹿园旁的树荫下,我发现一只美丽无比的蓝脖子孔雀正在那里引吭啼鸣。我断断没有想到,原来这奇怪的叫声竟来自我心目中最最高贵华丽的孔雀!蓝孔雀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那动人的美丽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它那细小的头部顶了一个扇形的羽冠,脸部勾了一圈奇怪的白色。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头部以下的蓝色颈部,那宝石般鲜亮的孔雀蓝使它在色彩世界中占据了独特的一席。颈部以下是淡黄色的鳞状背羽,后面则拖着它那华丽的尾屏。尾上覆羽长1米以上,有羽翎100余根,合拢时呈翠绿色,高举展开时呈扇状,并且不断抖动,索索作响,俗称“开屏”,实则是求偶。这时,孔雀羽翎上的眼状斑纹闪烁出的奇异光彩,引得雌孔雀争相前来献媚。孔雀的生活特性虽然与鸡相似,但它机警而灵敏、强健而能飞、华美而矜持、艳丽而不媚,特别是它开屏时那种五彩斑斓的形象,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飞禽中的“百鸟之王”。
  蓝孔雀属于印度特有,又名印度孔雀,因此,印度素有“孔雀之国”的称誉。自古以来,印度人就喜爱孔雀,其图案在神庙建筑和器皿上多有所见。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孔雀为“国鸟”,同神牛、老虎等动物一样受到重点保护。有意思的是,孔雀虽然贵为国鸟,受法律保护,严禁捕杀和伤害,但却可以利用它的羽毛做成各种工艺品和日用品出售。因此,人们经常在街头看见有人兜售孔雀羽翎做成的扇子、笤帚和其他装饰物。原来,这是孔雀本身生理之需要。因为,孔雀到了秋季必须换羽。到时不换,饲养员还要对它们采取强制性换羽的办法。正因为孔雀的羽翎是可以更换的,它就不可能如大象的象牙那样弥足珍贵而变得神圣不可侵犯。难怪一到秋季,当公园里所有的孔雀都成了秃尾巴火鸡时,街市上叫卖羽翎的小贩就一下子多了起来。
  在印度民间,关于孔雀的传说和故事很多。传说印度神话中的战神室健陀(即大乘佛教中的“护法神”韦驮)曾乘孔雀,执弓箭,斗魔军;耆那教教祖大雄也把孔雀选为坐骑;“天神之王”因陀罗还封孔雀为鸟王。最著名的莫过于公元前4世纪印度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孔雀王朝”,其第三代帝王阿育王(佛教徒称之为“无忧王”)统治时期曾是印度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他以武力统一了印度次大陆,但因杀生过多,转而皈依佛门。由于他的笃信和推崇,致使佛教不仅得以在印度迅速发展,并且能向国外传播,最终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今天,佛教在印度虽然已成少数,但它所主张的宽容、自律、不杀生和非暴力的精神不仅已经融入印度文化的深处,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附图片)
出售用孔雀羽翎制作的用品的小贩。 赵章云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孔雀国”里话孔雀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