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百年树人别解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6月 -> 百年树人别解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赖德胜 2003-06-30 00:00

百年树人别解

第9版(理论)
专栏:学者论学问

百年树人别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赖德胜
  百年树人是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但要问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会说,它是指培养一个人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也有人会说,它是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说错,但还有其他的解释。
  要准确地回答百年树人的含义,有必要探寻它的出处。我国古代名著《管子·权修》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一论述被后人简要地概括为百年树人,意思是从长远来考虑,投资于人是最合算的。为什么?因为对于稻谷,投资一次只能收获一次;对于树木,投资一次只能收获十次;但对于人,投资一次却能连续不断地得到收获,即它的回报是长期的。
  显然,与多数人的理解相比,对百年树人的这种解释至少可以使人们得出下面两点结论:一是它不仅考虑了投资于人的成本,更看重的是投资于人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长期的。如果光强调培养人的不容易,需要很长时间,那谁还会有积极性投资于人呢?二是它不仅看到了投资于人的宏观价值,即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国家千秋大业的重要性,而且也看到了投资于人的微观价值,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能从人力资本投资中获益。如果光强调宏观价值,微观主体则很可能没有动力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
  各国的实践也确实证明,个人能从投资于人力资本中得到很高的回报。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很多,包括教育、培训、健康、迁移等,这里仅以教育投资为例。有个叫萨卡洛布洛斯的经济学家曾经计算(收集)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数据,发现投资于教育比投资于房地产合算得多。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平均高达32%,中学和大学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也平均达到了23%,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简直就是“暴利”。而且,与其他投资相比,教育投资的收益率还表现出相当大的稳定性。比如,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有相关计算以来,其大学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一直稳定在8%—11%,但在同一时期,美国股票市场却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很多投资于股票的人都有过大喜大悲的经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的整体教育程度比较低,按理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应该比较高。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由市场评价劳动力价值的机制,因此教育的个人回报一直不十分充分。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正在不断提高。根据有关学者的估算,1988年我国全国平均的教育收益率为3.8%,1995年上升到5.8%。十几年前还十分流行的“脑体倒挂”现象,正在走进历史的橱柜,取而代之的是“知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理由相信,个人投资于教育的价值还会得到进一步释放,教育将成为热门产业。这一点也正为人们所认识,因为最近几年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人们已经把教育看成是“潜力股”了。
  正因为投资于人有如此高的价值,所以很多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都曾对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着墨不少,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和加里·贝克尔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今天,重温《管子·权修》的精辟见解,不由得令人感叹:百年树人真可谓千古一理。


查看完整版本: [-- 百年树人别解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