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刺桐大桥:“断头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6月 -> 刺桐大桥:“断头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鹏 2003-06-30 00:00

刺桐大桥:“断头路”

第13版(经济周刊)
专栏:

刺桐大桥:“断头路”
本报记者 赵鹏
  “别提那座桥了,”6月18日,首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召开,刚刚在福建省工商企业创业论坛上发完言的福建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会长、泉州名流集团的老总陈庆元,左右躲闪着记者,不愿回答。
  让陈庆元如此烦心的那座桥就是泉州刺桐大桥。
  刺桐大桥与泉厦高速公路近在咫尺,却无法连接;转而建复线工程以连接324国道,复线被迫连拐了两个弯,成了危险路段
  1994年,侨乡泉州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纵跨九龙江的桥只有一座仅16米宽的泉州大桥。为了畅通城市血脉,泉州市政府决定在其边上再造一座刺桐大桥。
  消息传出后,由15家民营企业合股成立的泉州名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动请缨: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投资建桥。刺桐大桥也由此成为我国首例由民营企业完全采用BOT方式(即投资建设———运营获利———移交政府)建设的重点项目,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可就是这样一座大桥,这几年却屡遭尴尬。大桥建成后几年,泉厦高速公路建成。由于两者相距仅300米,所以刺桐大桥公司早在建设前就投入700多万元,预留了与高速公路连接的匝道。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合情合理的连接方案一直没获得泉州市有关部门准许。眼瞅着近在咫尺,刺桐大桥却变成了一条“断头路”。
  而与此同时,泉州市有关部门自己投资1.3亿元,修建了一条长长的牛山连接线,“引导”车辆从政府收费的泉州大桥驶上泉厦高速公路。
  既然通往高速公路的通道不通,总得给过桥车辆找个出路。于是大桥公司转而投资4800多万元启动“324国道复线”工程,以连接324国道。但意想不到的麻烦却再次出现:尽管他们很早就将自己的设计方案送给泉州市有关部门,但就在全长6.3公里的复线工程接近牛山连接线时,交叉处供复线工程通过的桥洞竟比原先设计偏移了20米!复线工程被迫作相应位移才能和桥洞对接。结果工期拖了一年多,投资又追加了几百万。公路原来设计是笔直的,现在却连拐了两个弯,成了危险路段。
  麻烦还不止这些。1999年4月26日,名流公司向泉州市有关部门打报告,希望落实交通部规定的经营权,对刺桐大桥及沿线公路区域内近10公里的服务设施进行综合开发。但报告至今石沉大海,以至在这片区域内违章搭盖的现象日益严重。
  每年近亿元的车辆过桥费使政府收费的泉州大桥和刺桐大桥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于是出现了政府与民间资本争利的局面
  当地一些熟知情况的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泉州大桥收费权归省里,但刺桐大桥建成后不久,泉州大桥收费权就下放到了泉州市。两桥并行相隔数百米,每年近亿元的车辆过桥费使两座大桥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也在事实上形成了政府与民资争利的格局。
  一位曾经就名流公司遭遇作过明确批示的福建省领导这样评价:泉州市有关部门允许民间资本建造、经营大桥,这好比允许人家进了门。但桥建起来后,却处处设卡、添堵,这又好比请进门后却让人站着,不给座位。这样的失信之举,令人寒心。
  据了解,自今年6月起,福建省政府为全面激活民间投资,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一切除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外的投资领域。但从刺桐大桥的遭遇来看,激活民间投资已不仅仅是个准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法律、制度上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彻底拆除让民间资本“进门”及“进门后”的障碍。(附图片)
  压题照片:泉州刺桐大桥至今无法连接上高速公路,成了“断头路”。
  (曾雅阁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刺桐大桥:“断头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