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办好事应有成本意识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7月 -> 办好事应有成本意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士心 2003-07-31 00:00

办好事应有成本意识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办好事应有成本意识
士心
  报载,近日云南一位省领导到某企业考察。其目的除了了解情况以供决策外,也是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但厂大门的景象却让他非常不安:工人已奉命列成两队“恭候”多时。他生气地对公司领导说:“我们是来考察你们企业,不是来折腾你们企业。你们要这样欢迎,我就不进去看了。”如此一来,在烈日下已经曝晒不少时辰的工人们才得以各自回到岗位,继续工作。
  一位领导来考察,一大帮人等上半天来欢迎,这已不是什么稀奇事。而云南省委、省政府近日提出,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挥霍奢侈的不良风气,所以省领导对这种不良现象大动肝火。
  的确,这种本意想办好事最后却劳民伤财的怪现象,因为经常可以看到,所以如果不经人提提醒儿、发发火儿,许多人可能早已是司空见惯、遇怪不怪了。因为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访贫问苦,一队小轿车长驱200里,最后给困难户送上几袋面;结对帮扶,不少干部一两年丢开本职工作,只为给一个村办上几件事;服务基层,同类性质的数批人马接踵而至,又吃又住加重群众负担,群众把这种“下基层”称为“吓基层”……
  领导深入基层调研考察、政府部门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出发点固然不错。但如果搞形式主义,关心群众就会变成扰民;如果不讲效益、不计成本,虽然也能给个别地方办一些实事,部分群众得到一点点好处,但更可能影响到群众的长远利益甚至根本利益。因此,办好事必须要有成本意识,这里的成本,既包括纳税人的税款、属于人民群众的公共钱财,也包括是否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如果没有这种成本意识,即使出自好意,也未必能从根本上给群众带来好处。
  这种成本意识其实也是“为民意识”的体现。是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能否“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能不能事事为群众着想,处处为民打算,能不能精打细算,既要办成事,又要讲效益。云南省领导的这一举动给我们提了个醒儿,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我们的确有必要从这些司空见惯、早已令群众反感的细微小事一件一件地逐一改起,切实克服形式主义的东西,扎扎实实地把事情干好,真正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


查看完整版本: [-- 办好事应有成本意识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