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泥水”边的粮仓——加拿大中西部纪行(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8月 -> 泥水”边的粮仓——加拿大中西部纪行(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特安 2003-08-01 00:00

泥水”边的粮仓——加拿大中西部纪行(下)

第3版(国际)
专栏:连载

  泥水”边的粮仓
  ——加拿大中西部纪行(下)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温尼伯市是加拿大中部省份马尼托巴省首府,是地道的“水乡”。在印第安人克里语里,“温尼伯”意为“泥水”。据记载,1738年,法国皮货商在雷德河与阿西尼博因河的交汇地带建起了鲁日堡,充满泥沙的水道最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字——温尼伯。温尼伯就像美国的芝加哥,是加拿大最大的谷物集散中心。
  飞抵温城后,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副主席郑成信陪同记者参观访问了闻名遐迩的加拿大小麦局。
  步入温尼伯市中心梅因街423号的加拿大小麦局总部大楼,该局亚太市场分析员吴家康小姐立即把我们迎到楼上会议室。新闻公关部负责人露易丝·沃德曼热情地介绍了小麦局的情况。她谈到小麦局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时说,随着中国国内小麦产量的增加,中国购买加拿大的小麦数额少了,但几乎所有访问温尼伯的中国代表团都十分动情地谈起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加拿大小麦局冲破国际禁运、向中国出口小麦,而那时加拿大与中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接待我们的吴小姐来自中国,她笑着说,“中国人不会忘记老朋友,从来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们的话也道出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代表团要慕名造访加拿大小麦局的原因。
  加拿大小麦局建立于1933年,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农民要求政府帮助销售小麦,于是小麦局便应运而生。1999年,小麦局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小麦局除设有5个局长外,还成立了董事会,有15名成员,5名是政府任命,10人由农民选出。
  小麦局现有员工500余人。小麦局的宗旨是为农民提供服务、开拓市场、创造价值。
  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艾伯塔等草原三省,素有“加拿大粮仓”之誉。加拿大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小麦出口国。据露易丝·沃德曼介绍,在草原三省的农业中,小麦举足轻重,三省小麦产量占加拿大全国产量的96%。仅萨斯喀彻温省的小麦出口就占世界小麦出口总量的17%左右。据说全世界每年用于做面包的小麦中有1/10来自萨斯喀彻温省,故该省有“世界面包篮子”的美称。
  主人还介绍说,加拿大目前还没有生产转基因小麦。加拿大天气冷,每年5月才播种,8月底收割,生长期为107天。有时天气过于寒冷,6月份才能播种。那时,农民总是提着心,因为季节不饶人。随着农业科技的兴起,美国转基因公司想在加拿大试种转基因小麦,但由于世界各地特别是日本、韩国客户的强烈反对,试种未能达到目的。到目前为止,加拿大联邦政府对美国公司要试种转基因小麦之事还未置可否,但加拿大小麦局担心,转基因的小麦通过风传播后,有可能使加拿大小麦“变种”,因为他们无法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小麦分离开来。
  我们参观小麦局时,正逢来自加、美两国的10多个农民和研究人员也来参观。当我们一道来到访问中心时,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戴着耳机忙碌在电脑前,访问中心似乎更像地地道道的话务室。吴小姐解释说,“这些工作人员工作时,整天戴着耳机,他们每天多则要接600多个电话,少则也得接300多个电话。不戴耳机,一天到晚电话铃声不断,既互相干扰又影响做其他工作。他们对农民的每个电话,都非常认真,态度特别好,当农民有牢骚或发脾气时,他们也能做到平心静气地接待,决没有训斥,更不会有电话吵架之尴尬局面,他们成了小麦局的形象窗口。”
  小麦局还设有气象部。在这个部门,墙上挂着彩色气象图。起初记者以为这是为农民提供气象服务的,但听了该部门负责人的介绍,才恍然大悟,知道这个气象部门一直关注世界各地小麦生产国的气象变化,中国也是他们关注的国家之一。通过对气象的严密跟踪,研究天气情况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从而对各国的小麦估产,为销售部门做决策提供依据,尽量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报渥太华电)(附图片)
图为加拿大小麦局里的小麦画。 张文英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泥水”边的粮仓——加拿大中西部纪行(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