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新疆自然保护区走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8月 ->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新疆自然保护区走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董峻 2003-08-28 00:00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新疆自然保护区走笔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关注森林 走近中国自然保护区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疆自然保护区走笔
董峻
  占全国陆地面积约1/6的新疆,以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地。目前,新疆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已达2146.06万公顷,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12.8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1个,有4个自然保护区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中。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的自然保护区事业面临着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两难选择。保护和发展如何才能和平共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日前走访了新疆的部分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是锦上添花,还是引狼入室?
  青青的草地,郁郁的森林,透明的湖泊,自由徜徉的动物……位于北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的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古北界动植物分布区,第四纪冰川保存完好,分布着798种野生植物、160种野生动物,其中100余种属国家珍稀和特有物种,被列为国际濒危动物的物种有8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哈纳斯的天生丽质逐渐被外界所知,大量游客涌到这里。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当地政府雄心勃勃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由于几乎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纯洁的哈纳斯被轰鸣的汽艇声、汽车尾气、四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和座座小洋楼给玷污了。仅仅几年工夫,开发地区和边缘地带的植物严重退化,出现了大面积的裸露地带;一部分原来比较丰富的植物种类严重退化,个别的已经基本消失;水生生物,特别是原来数量比较多、属于北冰洋水系的大多数鱼类已近绝迹。
  走过一段弯路后,哈纳斯人终于醒悟过来了,认识到不考虑保护的开发,只能是饮鸩止渴。此后,当地政府开始思考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把保护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和前提,把有效保护作为发展旅游最根本的生命线。
  2002年,哈纳斯实施了总投资10亿元的贾登峪旅游综合接待基地建设工程,包括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一级排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环保设施,2004年将投入使用,使旅游生活服务接待区与保护区分离。同时,还将建立哈纳斯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中心,对游客进行保护区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制度宣传,使游客在进入景区前先接受一次直观的环保教育,强化保护意识。
  今年初,保护区管理局上划到阿勒泰地区统一管理,新增设的资源保护整治科、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专业科室在旅游门票收入的支持下,开展了保护区森林病虫害研究,大气、水质等环境指标检测和监控工作,使保护区的工作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最终达成共识:哈纳斯的旅游开发只能走“低容量、高品位”的生态旅游的路子,在控制旅游规模的同时,使各类开发活动和旅游设施都必须有利于湖区的周围地域的生态与环境质量的提高。
  资源开发:打开的是宝库,还是潘多拉魔盒?
  在处理经济开发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矛盾时,不少地方偏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求自然保护区给经济开发“让路”。我们此次所到的布尔根河狸保护区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布尔根河是新疆北部的一条内陆河流。在穿越茫茫戈壁荒漠的河流两岸,生活着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河狸。上个世纪80年代初保护区刚成立时,这里林草丰茂,但近十年来由于大规模开发利用水源,保护区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河狸分布范围大大缩小,依赖布尔根河流域及保护区湿地生存的其他动物和鸟类也极其稀少。
  几年前,这条河上建起了一座水坝,由于没有考虑河狸的迁徙通道问题,水坝上下游的河狸再也不能上下迁徙,自由“通婚”了。“河狸是根据河流自然水位筑窝的,它们的巢穴口在水下,而洞穴在水上,这样既能防止鹰类天敌的侵扰,也能保持洞穴干燥。可是,电站是根据雨量、灌溉和发电的需要而蓄水或放水,因此水位高低变化太大,直接对河狸造成威胁。”保护区管理站站长侯金雷说。
  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急剧发展是河狸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保护区内的常住人口,从20年前的2800多人增长到4400多人,冬季在保护区内过冬的大小牲畜有近7万头只。由于超载过牧,牲畜不断啃食林木,践踏河狸巢穴,加上人们对燃料和建房对木材的需要,河谷林天然更新能力几乎没有,河狸的食物来源减少。
  1992年,当地政府在保护区内开通了与蒙古通商的口岸——塔克什肯口岸,并着力在此建立一个商镇,要求牧民定居,并为此进行了诸多项目开发。布尔根河流域农田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4000亩已猛增至现在的4万多亩。水利工程、草料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甚至烧砖窑等污染型活动,导致保护区水源紧张、水质下降,使得河狸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如今,保护区里的河狸只剩下70只左右了——这个种群要想维持下去,至少得500只以上。
  河狸并不是唯一正在消亡的种群。据统计,新疆每年损失国家级保护动物马鹿约2万只,鹅喉羚3万余只,北山羊数千只,盘羊、雪豹等均以百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何在保护和利用间寻求平衡,不仅是新疆,也是全国的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所必须解决的共同课题。


查看完整版本: [-- 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新疆自然保护区走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