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谨防人畜共患疾病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8月 -> 谨防人畜共患疾病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淑军 黄显斌 2003-08-29 00:00

谨防人畜共患疾病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本期关注

谨防人畜共患疾病
王淑军 黄显斌
  编者按:近些年,犬、猫、鸟和金鱼等宠物越来越多地进入千家万户,各种野味被摆上了餐桌,在人们大饱眼福和口福的同时,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的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动物所患的疾病对人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卫生部最近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位居死亡人数和病死率榜首的竟是狂犬病。不少资料显示,今年横行一时的非典也有可能来源于动物。这时,不少读者会问:对人畜共患疾病如何认识?如何防治?人与宠物如何相处?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解放军302医院原专家组成员姜素椿教授及刘士敬博士。
  人畜共患疾病,是指禽兽等各种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染的疾病,简单地说,就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也包括由人类传播给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解放军302医院刘士敬博士指出,历史上曾有多次人畜共患疾病大流行,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如1400年前,罗马帝国因鼠疫大流行造成人口死亡过半,从此一蹶不振。中世纪鼠疫多次在欧洲流行,人的死亡率达40%—60%,造成社会的极大恐慌和动乱。
  由此观之,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不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有时甚至造成社会灾难,影响社会发展。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已知200多种动物传染病和150多种寄生虫病中,至少200多种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实际上人畜共患病也许还不止这个数,因为目前还有不少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还不完全清楚,如有些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等,就可能是人畜共患病。许多西方国家由于养猫的数量大增,使人感染弓形虫病越来越多,有的地区高达80%以上;美国人饲养的冈比亚大鼠,已经造成了猴痘病毒的传播;西方国家近些年出现的因为食用感染脘病毒牛肉而感染疯牛病的势头此起彼伏。人畜共患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
  解放军302医院原专家组成员姜素椿教授认为,人畜共患疾病之所以越来越严重,一是因为地球上人口增多,人类无限制地开发自然,破坏了动物的生态环境,往往把动物中的病原带到人群中。如对森林、湖泊、湿地的开发,把出血热带到了人间。二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条件改善,为满足精神要求,人们纷纷养犬、猫、鸟等宠物并密切接触,增加了感染机率,如狂犬病。三是经济生活的不断扩大,加上交通发达,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多种动物及其皮毛、肉类交易增加,如疯牛病。四是随着生物学的进步,各种致病生物的耐药性增加,如沙门菌、结核菌更容易造成流行,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及生物战的战剂,残害人和动物。因此,人们在饲养宠物和食用野生动物的同时,必须防止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确保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人畜共患疾病知多少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把人畜共患疾病分成五大类。
  第一,由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这类疾病一般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有些病毒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严重,可造成死亡。如狂犬病,其传染源是狗,其次是猫,还有许多野生动物。狂犬病毒可以感染人、犬、猫等温血动物。疯犬唾液中含有病毒,一旦被狂犬咬伤,极易引起发病。狂犬病毒往往侵袭神经组织,导致神志紊乱,窒息而亡。如猴痘病毒,主要寄生在猴子身上,有时其它宠物也可携带,一旦感染人类,可以发生热性传染病,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特殊的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和脓疱,类似天花。病毒性人畜共患疾病的种类繁多,较难诊治,预防起来也较困难,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难题。
  第二,由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是较病毒形体大、较细菌小的一种致病性微生物,抗菌药物可以杀灭。如鹦鹉热又称“鸟疫”,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家中饲养鹦鹉等鸟类应该十分注意,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会出现发热和肺炎。
  第三,由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其病原细菌可以利用外界营养进行繁殖,能够用一般显微镜观察到,抗菌药物可以控制其病情的发生、发展。如结核病不仅可以由人类之间相互传播,也可能由犬、猫等动物传染给人类,人类或动物可以通过痰液和唾液排出大量结核杆菌,被这些液体污染的空气尘埃就成为传播结核的媒介。如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疾病。本病以食草类动物多发,城镇皮毛加工点往往是本病的隐患之地。发病出现七窍出血、血液不凝固、败血症、脾脏肿大等症状。
  第四,由真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真菌是一种比细菌更进化了的微生物,能用抗真菌药物控制,但人与宠物一旦感染这类疾病,根治较为困难,如皮肤真菌病(癣)、曲霉菌、放线菌、隐球菌病等。
  第五,由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这是一类较为复杂的人与宠物共患疾病,主要包括原虫、吸虫、线虫、绦虫以及昆虫等,由于其病原不同,其形体、传播途径、寄生的对象、发病症状等均有所不同,一般可被杀虫药物杀灭,如弓形虫、血吸虫、旋毛虫、绦虫等。
  多方出击——防治人畜共患疾病
  刘博士指出,防止人畜共患疾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普及科学知识,加强法制管理。
  第二,及时为易感人群和易感动物接种疫苗,主动防护。对狂犬病高危人群定时使用人二倍体疫苗,同时给犬每半年注射一次狂犬病灭活菌等。动物疫苗和人类疫苗有所不同,动物接种疫苗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切勿乱用。使用免疫血清及康复者血清是应付紧急情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已受传染病威胁、处于潜伏期的发病者,可以进行被动免疫接种。
  第三,消毒、杀虫、除四害。此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第四,注意检疫、隔离。对于饲养的动物以及引进和运输中的动物都应进行严格检疫,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病动物和可疑患病动物应加强管理,进行房舍隔离,严密消毒,严防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相互接触;对于无治疗意义的动物立刻捕杀。
  第五,与宠物“亲密有间”。平常和动物接触要有分寸,不少动物体内潜藏有各种病毒和有害的细菌,可以通过和人体的密切接触,如亲吻、抚摸、共寝等传播给人类,许多动物携带病毒并不发病,而一旦传给人类,就可能发病。
  第六,杜绝滥食野味。不少从深山老林中捕捉的野生动物,身体中很有可能潜藏不知名的病毒,一旦误食,可能导致新传染病流行。
  姜教授最后特别提醒大家,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畜共处的环境中,一定要树立“地球主人翁”的思想,发扬“地球主人翁”精神,处理好“三种关系”,即:
  一是索取与保护的关系。生物链中,人是受益的索取者,吃的肉,喝的奶,用的皮毛、骨骼,都是从动物那里索取来的,如果任意乱捕、乱吃,不加保护,必然破坏生态,最终自食恶果。
  二是感情与科学的关系。人们的文化、经济条件好了,为满足精神生活,玩动物、亲近动物无可厚非,但不要顾此失彼,损坏动物自由,不讲科学。人们应尊重科学,爱护动物,保持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
  三是亲与防的关系。应尊重人们爱犬、爱猫、爱鸟等爱好,如狗的忠诚、友好、义气、勇敢等,就为有些人喜欢。但人们在接触动物时,一定要防它们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打预防针,防止疾病从排泄物、食物,甚至咬抓伤传染给人。(附图片)
  近日,在上海公安局徐汇分局,一位为宠物狗办理了准养手续的市民展示刚刚办好的犬类准养证、宠物狗照片、在家门上粘贴的准养标志和要挂在宠物狗颈部的准养牌。上海市公安局规定,犬主必须申请办理相关准养手续,并带宠物犬到指定地点接受犬类健康检查及注射狂犬疫苗。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一律不得擅自饲养。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查看完整版本: [-- 谨防人畜共患疾病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