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东北实施天保工程走笔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9月 -> 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东北实施天保工程走笔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原正军 2003-09-30 00:00

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东北实施天保工程走笔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东北实施天保工程走笔
原正军
  夏末秋初,笔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奔走于东北大地的林海平原之间,行程千余公里,耳闻目睹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5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原始森林休养生息
  在吉林省东部的林区中,山坡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条条清澈的溪流环山绕林;宽阔的谷地上,水稻、玉米、大豆生机勃勃,一派田园风光。当地老乡自豪地说,如今我们这里的庄稼是旱涝保收。省林业厅的冯晓光研究员认为,近年来实施的天保工程不仅保住了东北的原始森林,而且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风调雨顺的好势头。
  此言不虚。天保工程实施前,仅黑龙江省就有100多万林业工人。经过几十年规模砍伐,到1997年时,不少林场陷入了无林可采,工人吃不上饭的尴尬境地。
  为了保住锐减的森林,控制住生态恶化这匹脱缰的野马,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决定,使东北等林区开始了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的战略转移。
  原来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作为恢复森林生态的一项重要措施,东北各大林区推行管护责任制,原始森林得安宁。由于引入利益机制,责权利相统一,一人承包,全家承担起防火、防虫、育林的责任,管护人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承包林。
  与此同时,限伐、禁伐政策的执行对恢复森林生态产生了巨大效果。有数据表明,天保工程实施5年来,东北和内蒙古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1998年的1580万立方米调减到2002年的1134万立方米,森林的破坏性采伐受到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一些多年不见踪迹的野生动物又在林区频频出没。
  众所周知,过去是谁砍树多谁光荣,而自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恢复森林生态植被,增加蓄积量成为林区新的价值追求。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加快了发展采育林的步伐,目前已发展到125万亩。他们宁可采伐人工更新林,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林。汪清林业局在为国家生产消耗3000万立方米的同时,现在仍有蓄积3869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
  像汪清林业局一样,尽管困难不少,许多林业局还是从保护森林资源的大局出发,主动提出了继续减伐的要求。黑龙江森工林区表示,计划将目前天保工程核定的419万立方米采伐任务调减到231万立方米,年产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12个下属林业局将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
  林业工人过上新生活
  天保工程的实施,既是恢复森林生态植被的过程,也是林业工人转变观念,走向致富之路的过程。
  吉林三岔子林业局42岁的分流职工董志帼拿到了安置费后,又借了1万元,在当地县城办起了江源县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他聘用的40多名下岗同事,工资最高的拿到1000多元,董志帼年收入也达到3万多元。董志帼说,干个体的收入要比林场职工多。
  放下手中的油锯之后,分流下岗职工才慢慢发现,丰富的林下资源原来潜力无限。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搞好就业,绝大多数林业局成立了各类资源管理服务组织,为开展管护承包的职工提供技术、市场、销售等服务。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有着亚洲最大的原始红松母树林,实行管护经营后,吸引香港资金建起了国内最大的松果加工厂,不仅安排了几百名下岗工人,而且通过回收使1000多名管护职工的松果就地增值,人年均增收4000余元。
  在黑龙江省清河林业局东华林场,我们看到,家家户户正在晾晒黑木耳。林场场长张金忠是4年前最早种木耳的人,在他带领下,全场255户已有201户种了木耳,由于实行订单生产,木耳以每斤20元的价格销售给山东、安徽,并向韩国、日本出口一部分。仅木耳一项,今年全场增收300多万元,人均增收5000元。
  经过改制,许多木材加工企业和原来的“婆婆”脱离了关系,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入使这些老企业焕发生机,一些产品远销欧美。野菜加工厂、药材加工厂、山果加工厂、矿泉水生产厂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2002年,黑龙江森工集团木材生产产值已由1997年的32%下降到17%,多种经营的产值已由1997年的43%上升到58%——这是由分流下岗的19万职工创造出来的。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在东北林区,我们发现木材生产的“老大”地位正被林下种植、养殖、果品加工、旅游等绿色产业所取代。国家林业局天保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张平说,绿色产业兴起堪称天保工程实施5年来林区最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森林旅游在东北不少地方悄然升温:夏季的林区生态游初具规模,冬季的天然滑雪场生意渐火。面对商机,位于长白山天池附近的白山林业局将下属单位的办公楼改造成了各类宾馆,去年仅宾馆收入就达246万元;吉林省辉南森林经营局建成了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据统计,2002年仅黑龙江森工林区共接待游客就达30万人次,直接收入达1.4亿元。
  绿色食品日渐红火。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当地的“森林猪”、“森林鸡”今年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成功注册了商标,成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名牌产品。
  只有青山常在,才能实现永续利用。相信曾经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东北林业工人,将在新的文明发展道路上谱写出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新篇章!


查看完整版本: [-- 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东北实施天保工程走笔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