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落后村的变化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5年12月 -> 一个落后村的变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焦德昌 1955-12-30 00:00

一个落后村的变化

第3版()
专栏:

一个落后村的变化
焦德昌
壁头村原是山西潞安县大辛庄乡的一个落后村。经过整党和镇压反革命,这个落后村的面貌就迅速改变着,正如农民群众说的,现在是互助合作多,勤劳生产的人多,有余粮的人多。这个村到明年就可以达到基本上合作化,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户参加合作社。
整顿党的队伍
壁头村党支部是在一九四六年建立的,因为党的思想教育跟不上去,多数党员还自私自利,不愿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少数党员甚至丧失立场,被地主、富农所利用。同时,工作积极的党员也得不到支持和表扬。这个村的政治情况非常复杂,全村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参加过反动会道门组织,其中有十三个还是一贯道的坛主。经过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之后,仍有部分道首和一些反动的地主、富农结合起来,煽动落后群众公开地反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破坏合作化运动。反动富农、一贯道坛主牛兴盛对群众说:“多少年来没有组织起来,也没有饿死,互助合作不顶啥用。”有些落后群众因此就不愿参加互助合作组织。一九五四年春季党支部正发动农民群众抗旱下种,一贯道徒董安仁(医生)就用煽动农民群众唱戏、说书的办法来破坏抗旱运动,村里一连说了半个多月书,许多农民群众误了抗旱下种。
一九五四年冬季,潞安县委把这个支部的全体党员先集中到县委党校进行了半个多月的学习,对他们讲解了社会主义前途和党员标准八个问题,接着县委又派了一个工作组帮助这个村的党支部进行整党,改进村里的工作。工作组和党支部在研究中央和上级党委有关整党工作和改造落后乡村工作的指示后,确定首先整顿党的组织,解决支部内的主要问题,以提高支部的战斗力;然后再去发动农民群众,揭发和打击村里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反革命势力。最后在农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的热情高涨之下,把农民群众引向互助合作运动方面来。
村里的党员在党校学习后,思想水平已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就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揭发和批判。全体党员对丧失阶级立场的张毛则、牛联枝和违法乱纪的张吉祥进行了严肃的思想斗争,并给这三个党员以严重的处分(牛联枝和张吉祥处分后仍然表现不好,已被开除出党)。同时表扬了立场坚定,斗争坚决,工作积极的党员郭有枝、张保有等五人。这样,党员们反映很好:“咱们支部从来没有这样功过分明。”最后改选了支部委员会,把不称职的支部委员成锁则、张先毛两人从支部领导岗位上撤换下来,由工作积极、作风正派、能领导群众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员张联则和张保有担任支部委员,建立起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斗倒反革命势力
整党之后,全体党员积极地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总路线和镇压反革命的政策,使农民群众很快认清了应该拥护谁,反对谁。于是农民群众性的反封建斗争就迅速开展起来,纷纷揭发和控诉了反动地主、富农的罪行,连从来不参加群众大会的人也参加了群众控诉大会。全村有七十九人检举出反动富农一贯道牛兴盛和一贯道徒董安仁等人的九十四件反革命活动事实,其中包括破坏农业生产的六件,造谣生事的二十八件,破坏各项政策的七件,夺取斗争果实和打骂翻身农民的十七件。又由于支部正确地执行了“镇压和宽大相结合”的政策,使一些胁从分子迅速坦白和检举反革命分子,变成了反对反革命分子的力量。例如同反革命分子有勾结的张全则,不但向农民群众低头承认错误,而且还揭发了富农张和顺和一贯道坛主打击党员干部等事实。在农民群众的积极要求下,由政府依法逮捕了反动富农一贯道坛主牛兴盛、董安仁等五人。这是一场剧烈的阶级斗争,大大地显示了农民群众的威力。农民群众纷纷反映:“我们第二次见到了晴天。”
组织合作社
经过整党和镇压反革命,不但贫苦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富裕农民也表示愿意跟着共产党走。于是这个村出现了第一个由二十九户贫农和下中农组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又整顿了十一个互助组,全村掀起了丰产竞赛的热潮。
今年为了开展全村互助合作运动,党内首先学习了自愿互利政策和阶级路线,提高了支部干部和党员的领导水平。春季,中农社员嫌贫农社员的土地、牲口不好,要想退社。支部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在社员中进行了贫农、中农团结发展生产的教育,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注意贯彻执行互利政策。中农听到土地、牲口和其它农具都有合理的报酬,感到自己也不吃亏,就开始积极生产起来。中农张宽新每天很早就下地生产,这就带动了大部分中农社员努力生产。
夏季农民亲眼看到了农业合作社生产的优越性,纷纷酝酿入社。八月份的一次党员大会上就展开了扩社问题的讨论。大家首先肯定了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今年的合作社办的还好,秋后需要扩大。但有些党员有保守思想,不主张扩社,如支部委员郭有枝(合作社主任),认为秋后可以另建一个小社,老社不宜扩大。郭有枝的理由是老社巩固不久,再接收一批新社员又要混乱;社大了干部也领导不了。支部书记张联则等五个党员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扩社要比新建一个小社容易得多。扩大后,干部集中,也好领导。经过争论,终于通过了扩社的决议。
“穷三多”变成了“富三多”
在党支部的积极领导下,以社带组开展了生产竞赛,一九五五年合作社和互助组全部获得了丰产。在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后,首先是改变了这个村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土地在春季下种不耕不耙的情况,今春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土地耕耙了一次。历年来秋苗只锄一次,今年社、组普遍锄两次甚至锄三次。其次,推广了良种,进行了密植。由于党支部掌握了党的互利政策和阶级政策,及时地解决社、组内发生的问题,使贫农和中农团结生产的劲头不断增强,保证了全村一九五五年的丰产。合作社、互助组获得丰产后,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都有了提高,今年春夏之间还有十七户缺粮吃,现在已经没有缺粮户。因此农民群众反映:“过去咱村是三多:雇工多,懒汉多,缺粮户多;现在也是三多:合作互助多,勤劳生产的人多,有余粮的人多,三多变三多,穷三多变成了富三多。”
在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后,全体党员进一步批判了右倾思想,办社信心百倍增强。党支部决定一九五六年将使全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农户参加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将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


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落后村的变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