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提前修通了集二铁路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5年12月 -> 我们提前修通了集二铁路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1955-12-31 00:00

我们提前修通了集二铁路

第2版()
专栏:

我们提前修通了集二铁路
铁道部新建铁路总局第三工程局代理局长李零石
集宁到二连铁路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铁路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这条路,是联系中、蒙两国首都的一条纽带,也是目前由我国通往苏联的第三条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不仅有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繁荣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而且对进一步促进中、苏、蒙三国人民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巩固和发展兄弟般的友谊,都有极重大的意义。
集二铁路全长三百三十多公里。自集宁到土牧尔台一百多公里是农业地带,由土牧尔台以北是畜牧区草原地带,中间还掺杂一段沙漠地带。由于是国际干线,所以它的标准要比一般线路高些,运输能力也强一些,全线都是按照苏联宽轨标准修建的。集宁北站是宽轨和标准轨交汇的枢纽站。全线所有机械、检修及通信、信号等都是最新式的或者是比较近代化的装备。
一九五三年五月一日,这条路开始动工修建。到现在,全线的路基、桥涵、铺轨、铺碴、通信、信号、房屋、动力设备以及机械安装等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在质量方面,经过个别整修,已经达到标准。根据中、苏、蒙铁路联运代表会议的决定,它将在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开办客货联运。
集二路的修建,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各厂矿企业、兄弟路局的大力支援。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人民,在这条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不但供给我们房屋、运输车马和生活物资,而且还多次组织慰问团慰问修路职工,给修路职工以很大的鼓舞。铁路修建期间,内蒙古各地支援的民工最高达一万七千多人。他们完成了五百六十多万立公方的土石工程,还开采了大批的道碴。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青年民工、中共候补党员贺月好同志就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一九五四年七月,霸王河发生了多年未有的洪水。大水冲跑了修桥的器材。当地职工、民工和老乡们都奋勇下水抢救。贺月好同志为了拯救一个即将被大水淹没的人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贺月好同志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们全体职工的心里。
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在技术上以及供应上的帮助,对铁路修建起了很大作用。铁道部苏联顾问和苏联专家给予我们的帮助更是无微不至的。施工以来,苏联专家卡布兰诺夫、奥弗恰洛夫、沙布里、雪洛门切夫、康达柯夫、哈利可夫、伊万纽克、博尔托尔邱克、德米特列耶夫等,都曾经亲到现场具体指导。他们提出了有关冬季施工、改良施工方法、改善设计、改进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五十多条。这些建议实行以后,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冬季施工方面,按照专家意见,编制了冬季施工组织和技术标准,并且针对各类工程的不同情况,在路基土方工程上采用了“冻土填方办法”、“冻土爆破法”、
“弃土爆破法”;在桥涵工程上采用了“蓄热法”,在房屋工程方面采用了“迅速冻结砌砖法”等,都大大地提高了工率,缩短了工期,也降低了冬季施工成本,从而保证了全面完成和提前完成了任务。
在铁路的修建中,第三工程局的全体职工们、民工们,也发挥了艰苦奋斗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完成了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集二沿线多是含沙地带。这里,地广人稀,雨量少,水源缺乏。在一年中,寒季长达半年,最冷时气温普遍在摄氏零下三十到四十度。每当风季来临,经常有五、六级风,甚至七、八级的大风。风吹沙动,道床不易稳固。这些都造成了施工中的严重困难。但是,修建集二路的职工们并没有被这恶劣的自然环境吓倒。一九五四年第四季度向二连铺轨的时候,工人们提出“战胜严寒,克服一切困难,保证年底前铺轨到二连”的口号。机械筑路部队的职工提出了“白天跟着太阳走,晚上跟着月亮行”的口号,昼夜施工赶修路基。有的民工把自己盖的被子拿出来盖涵管。机械筑路队的工人也把皮衣盖在机械水箱上。钉道工人钉道到二连的时候,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三十七度。工人们说:天是冷的,心是热的。铺轨进度不仅没有因天冷而降低,反而由原计划每天二点五公里迅速提高到三点五公里,最高达四点一公里。正是由于全体职工们的努力,在严寒中坚持了施工,终于提前十四天把路轨铺到了二连。
集二线北段水源缺乏,当地牧民们虽然帮助找到了一些水源,并且利用各种车辆运水,但是因为水少,离工作地点和住地很远,生活和工作用水常常供应不上。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在缺水地区,冬天,工人们就带着锅把雪化成水喝,并且用它来合泥盖房。工人们常常用蒸过馒头的水洗脸,洗过脸后再洗脚或洗衣服,然后澄清用来拌泥、养生。许多工地都有这样的标语:“战胜困难,开挖水源,溶雪省水,完成任务!”
在七公里多的沙漠地带上修路,除缺水外,在施工上也遇到了困难。人走在上面,走一步退半步,往路基上走,脚和沙子要一起滑下去。汽车开到沙漠上,轮子就陷下去打空转。这些困难,人们也设法克服了。他们在路基两旁搭上脚手架,在主要道路上铺设了一层板子,人走车行也就方便多了。用土篮往路基上挑土,就像筛子盛水一样,费很大劲才挑一担沙,走到路基上就剩不多了。于是,工人们就用牛粪糊篮子缝,既经济又便当。有时,几阵大风会把路基的沙土给吹掉很多。工人们执行苏联专家的建议,用红黏土包边坡和在边坡上栽草,克服了这些困难。
总计在二年多施工的过程中,职工们提出的改善施工方法、改变设计、改进劳动组织和生产工具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共达二千一百五十五件,给国家节约的经济价值达一百四十七万元;推行了苏联和各兄弟厂矿的先进工作方法四十多种,为国家节约了五十多万元。其中如推行唐山石场“鹰嘴锤打碎石法”,提高打石工率两倍到三倍,消除了过去完不成工率的现象。在推土机上推行苏联先进经验“挡土板”,避免了推土运行中的损失,也提高工率百分之五十。推行苏联“路基填土分层打夯法”,保证了路基质量,防止雨季沉落,大大加速了行车能力。
二年多来,职工中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也很多。计局一级的模范单位两个,模范及先进小组三十三个,劳动模范一百零三名,先进工作者一百四十八名,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九十七名。在民工中也出现了七个模范中队和三十九名模范民工;在家属中也出现了十七名模范家属。段队一级的模范和先进人物那就更多了。三年中受到奖励的职工就约近六万人次。这些先进工作者和模范人物对修建集二线作出了丰功伟绩,也给全局员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二年多的施工过程过去了。我们已经在这个工作中锻炼成了一支钢铁般的修路队伍,也取得了不少的施工管理经验。但是,我们工作中的缺点还是很多的,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特别是在实行计划管理和经济核算制方面,我们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办法,如果用社会主义企业的水平来衡量,我们还需要作很大的努力。现在,集二线的国际联运工作就要开始了,我们决心努力克服缺点,继续学习苏联和各兄弟企业的先进经验,改进工作,以完成国家所交给我们的更大更光荣的任务。(附图片)
集二铁路的起点——集宁车站。一九五三年初,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广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新式的车站了。
新华社记者 袁汝逊摄


查看完整版本: [-- 我们提前修通了集二铁路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