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齐心协力为“三农”——来自政协常委的声音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10月 -> 齐心协力为“三农”——来自政协常委的声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袁建达 2003-10-29 00:00

齐心协力为“三农”——来自政协常委的声音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齐心协力为“三农”
——来自政协常委的声音
本报记者 袁建达
  采访政协十届三次常委会,一个突出的感受是,政协委员们心系百姓、关注农民。他们通过长期的、脚踏实地的观察研究,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与10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有关问题不谋而合,反映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取向。
  农村不稳,山摇地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正像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说的,我们一定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达不到。他建议国家要加大投入,改善贫困、边远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国家要负担。切实采取措施,缩小区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
  我国农民数量多,十六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要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这些措施得到政协委员的高度评价。全国政协常委张工指出,当前有些地方出现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农民,对他们的合理补偿,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全国政协常委田岚认为,城乡统筹问题已经喊了许多年,但由于我们“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观念作怪,对城乡分割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所以一直没有成效。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支持,农民收入减缓造成很多产品滞销。田岚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减少农民的数量,让农民向都市乡镇转移。
  粮食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朱兆良的看法是:必须调动农民和粮食产区的种粮积极性,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增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他尖锐地指出,农业技术推广站不能成为营利机构。要十分严格地保护耕地,简单的“占一补一”不能完全弥补耕地的损失。
  一个农民到底需要“养”多少干部?这是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机构庞大、人浮于事这个痼疾。全国政协常委徐更生的意见一针见血。他说,“三农”问题的根源是人多地少,种植粮食无法规模经营。另外就是机构庞大,有的地方20多个农民“供养”一个干部,农民的负担太重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办法是政府要转变职能,减少干部的数量。他建议,第一步从政策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第二步解决农业规模经营问题。要发展农民可以入股分红的合作社,让农民在“公司加农户”模式中真正享受国家政策、得到资金帮助并能赚到钱。爱泼斯坦常委的建议更加具体。他认为发展农村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等方面的合作社,好处是中间利润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农民增加收入。我国宪法中有合作社条款,但没有独立的合作社法,这是需要立法者考虑的。
  政协委员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人才济济、精英荟萃的优势。有道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将促使“三农”问题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


查看完整版本: [-- 齐心协力为“三农”——来自政协常委的声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