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读图偶感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10月 -> 读图偶感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果 2003-10-30 00:00

读图偶感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代新语

读图偶感
胡果
  有人说,21世纪是个读图时代。人民日报第二版新推出读图栏目——《一举一动见公德》,8月22日至今,40余幅图片一一览来,心有所感。
  公德系于小节。“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这是梁启超先生百年前所言。百年一语,锁定国民性,让人产生错觉:“公德”二字为何方神圣,这般难修炼!
  看过《一举一动见公德》系列图片,你会释然。这些照片,多是天南地北的普通读者随手拍摄下来的生活瞬间:放着人行横道不走偏要飞身“跨栏”的“勇士”,“此处禁止拍摄”标牌旁嫣然留影的游客,痰迹斑斑的休闲椅,遍体鳞伤的电话亭……道德并不玄妙。意识、情操、境界,藏之于内,终要见诸于外。这“外”也不高深。北京反对“光膀子”,上海厉行“分餐制”,红灯停、绿灯行。吃饭穿衣,起卧行止,三教九流,犄角旮旯,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一刻或在背离或在实践。
  小节并非小事。文明靠点滴小节维系,文明又非率性而为的私事。个人行为关乎社会安全,随手之举,可以造福他人,也可能贻害大众。
  读者的镜头中,沿街饭馆在大门外刷碗洗菜,污水横流,行人蹑手蹑脚如过雷区。漂亮的绿草坪,被莽撞大汉当作午睡之地,让人为茸茸小草们担着心。随地吐痰看似个人陋习,等到病毒扩散,牵连的又何止一人两人!
  公德缺失,所缺首先在于一种“生态链”意识。和自然界一样,我们的社会也是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成员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彼此有着一份责任。这是个大原则。心中有它,不以善小而不为,打造出的将是良性循环系统;心中全无,常因恶小而忽之,必然断链脱节,埋下病灶。非典期间,我们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不正是这个道理?
  公德之养成,不在一时,重在时时。社会风尚如同自然气候,靠涵养,靠蕴蓄,十年树木,一片林方能影响一朵云。正因如此,更要提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最重要。梁启超先生百年前的陈言,为何至今依然一针见血?恐怕就在于知之者众,思之者少,反思过后立马见诸行动者,少之又少。一举一动见公德,时时处处讲公德,星星点点新绿积攒起来,就是一方空气的澄澈。
  读了40多幅《一举一动见公德》,读出思考也读出无奈:立此存照的,几乎都是反面教材。前几天,一则新闻重让人振奋。北京市东城区与市社科院历时一年,创建起《公民道德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100个量化指标来评价、规范公民道德。
  革除陋习、倡树公德,靠养成也靠制度,需要宣传更讲求科学。一把标尺“量”道德,让读图有了新期待———也许就在下一期,我们的图片中,粗陋的镜头能够少些再少些,文明新风将会更多地吹起来!


查看完整版本: [-- 读图偶感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