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城中村”和领头雁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10月 -> “城中村”和领头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贾永生 张福明 2003-10-30 00:00

“城中村”和领头雁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

“城中村”和领头雁
贾永生 张福明
  地处北京东南百里之遥的廊坊市,其市区腹心地带有个名气颇响的“城中村”——周各庄。
  “周各庄,两头长,除了小庙没瓦房,西口一片沙碱地,南口一片大坑荒。”这是昔日周各庄的写照。如今的周各庄,已然成为京津走廊上的一个亮点。那鳞次栉比的商铺、开阔繁忙的市场、欢声笑语的儿童乐园,让人对现代农村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走进村委会,我们看到墙上挂满了省级“小康村”、“红旗党支部”、廊坊市“十强村街”等牌匾,认识了全国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书记刘廷佑。
  刘廷佑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在廊坊一中读书时,因家贫辍学,回村务农,因公道、能干,从生产队会计一直干到村委会主任,后来又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周各庄大量土地成为廊坊市城市建设的“盘中餐”,土地从五千多亩锐减到二百多亩。失去土地的村民如何生存与发展,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刘廷佑主张利用周各庄的区位优势,把工作着力点投向第三产业。此前,周各庄先后投资与合资办过几十家工副业、糖果厂、刀把厂、编织厂、暖器片厂……一应俱全,结果盈利甚微,原因就在于不合乎当地实际。刘廷佑因地制宜,筹建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朝阳市场。当时要把四百亩满是青苗的田地,变为市场用地,谈何容易?跑批建手续,赶制市场建设方案,筹集资金,率队去江浙、广东一带考察市场,取经借宝,这一切都压在刘廷佑一个人肩上。当他干得正欢时,一些风言风语像连珠炮似的灌进耳朵。什么“高产田砍掉了改为市场,我们吃什么?”什么“这步棋走歪了,全村就砸锅了。”什么“土地是咱村民的命根,市场赔赚没把握,让村民喝西北风,绝对不行。”一些干部也求稳怕乱,顾虑重重。在这个节骨眼上,廷佑力排众议,果断行事。他力主在村财政相当紧张的状况下拿出一百万元用于青苗补偿,取信于民。又立马根据外出考察情况,结合村里实际,写出详实可信的可行性报告,获得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的一致通过。朝阳市场建设上马后分秒必争,廷佑起早贪黑奔忙在工地,朝阳市场提前建成。这个占地二十四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总投资一点二亿元的廊坊市最早最大的市场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集小商品、蔬菜、副食、烟酒批发、服装交易等多功能、多品种的大型综合交易市场与农产品集散地之一。目前经商摊位有三千五百个以上,为周各庄辖区解决就业人员三千余人,同时也锻炼了居民的经商意识、市场意识与开拓意识,培养了一大批经商能手,市场年交易额五亿元,每年向国家交纳各种税费六百万元以上,市场经济效益每年五百余万元。
  紧接着,廷佑和乡亲们相继建起了花卉市场、春明市场、宏泰建材城、富华房产开发公司、廊坊儿童乐园,又将十大实业集团、十五家集体企业、四十四家工商业组建为集农贸、建筑、餐饮、运输于一体的周各庄集团。
  多年超负荷运转,廷佑心力交瘁,身体透支,原本身强体健的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症。但病魔绊不住奋飞的脚步,每天他迎着朝阳,拖着病躯,忙活在工地上,厂房里,田野上,汗珠洒遍了周各庄的热土。在开展新村改造时,他家的厕所只超出规划线十多厘米,二话没说,他立马拆除,村主任刘振华也随即这样做了。廷佑当众说:“哪一户不愿搬迁,可和我的平房对换。”村民们哪个愿住廷佑那普通的平房,而不愿住宽敞、整洁、舒适的楼房?搬迁工作进展十分神速。局部新村改造工程随即顺利完成。
  刘廷佑很有经济头脑。在城市开发的浪潮中,有不少村官变成了只会卖地的败家子,刘廷佑顶住了。他牢牢抓住了城乡建设互动的总开关———以市场建设为中心,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将有限的土地征租或合作经营,不出让所有权,只提供经营权,建成市场或商业用房,合同期满归还周各庄,周各庄既可充分利用租金发展各项事业,又可利用市场与企业安排大批村民就业,从而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周各庄土地上崛起的一大批建筑市场、房地产开发公司、大酒店、大宾馆、运输公司均用此方略,获益匪浅。廷佑梦想的村民变市民的宏愿已变成现实,廷佑悉心描画的城乡一体化、合理配置资源的新型“城中村”的蓝图已具规模。
  但他没有被富裕冲昏头脑。当年,老书记陈希富在世时许诺拿一千五百万元改造扩建爱民东道,市领导也督促刘廷佑加快改造扩建爱民东道的进程。廷佑真的犯愁了。当时周各庄家底只有四百余万元,若贷款一千多万元进行改造扩建工程,周各庄将无力进行其他项目建设,坐失发展良机;若顶住不办,会给市领导一个坏印象,于今后的事大为不利。苦苦思索后,廷佑坚持了实事求是与为民造福的原则,一次次找市领导细述实情,市长亲自调研后,同意了廷佑一班人的周各庄发展方案。一年后,周各庄集体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与强大的经济实力,又有力地支持了爱民东道改造工程。廷佑从村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惠民方略不但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赖,也得到了领导的赞许。
  廊坊市流传着“廷佑让工资”的故事。廷佑是国家干部待遇,每月由市财政开支,基本工资近千元,可村里其他干部才八百元左右,廷佑将从财政领的工资全部交村,只拿村干部普通工资,这一点让村民们打心眼里钦佩。
  亲民,富民,是他工作的出发点。如今的周各庄,村民有养老金,干部、工人有退休金,节日有慰问金,考上大学有奖金;每个周各庄人均享有物业管理费、特困救济金、医疗补贴、收视费等,每人每月领取定额生活补助费;村民陆续搬进了高标准居民住宅楼。多少年来,周各庄没有打架斗殴、偷拿摸抢等现象,居民们过上了富庶、祥和、温馨、幸福的新生活。
  “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干,出思想,出智慧,出才干,出奇迹”,刘廷佑坐在他的普通平房中,为我们描述着“城中村”未来的蓝图。他的手按在腰间,那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但他脸上的表情依然刚毅、平和,那是正气充溢的原因。
  “我将最后一个搬进楼房。”他说这话的时候,阳光已悄悄洒满屋中,让人心里一片豁亮。


查看完整版本: [-- “城中村”和领头雁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