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空间科学 无限空间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10月 -> 空间科学 无限空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孙秀艳 2003-10-31 00:00

空间科学 无限空间

第12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空间科学 无限空间
本报记者 孙秀艳
  我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的发射可以说是研究空间科学的一个里程碑,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真正的起步。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赤研究员说。
  时至今日,我国的空间科学研究工作正逐步迈入正轨。“实践”系列科学实验卫星从1971年发射“实践”一号起,到1999年“实践”五号的发射,进行了大规模的空间环境的实验。“我们所使用的科学仪器在太空环境下的寿命如何,在经受太空高能射线辐射后的破坏有多严重,等等这些,都为之后应用卫星的发射、使用提供了环境背景,而且对于之后的载人飞行也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季认为,在举世瞩目的“双星计划”之前,我国利用卫星进行的研究虽然带有实验性质,但是也为空间科学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基础。
  应该说,“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开启了另外一扇大门。在“神舟”飞船发射之前,我国科学家也曾经把实验项目搭载美、俄的航天飞机,进行过流体、材料以及生命科学的一些实验,但是“神舟”让科学家们有了自己的实验空间。
  空间科学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每天气象部门的专家根据气象应用卫星传来的遥感云图,分析得出气象预报指导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大型赛事转播,让我们在万里之外能够看到现场的情景,家里的电视机可以接收到几十套各地的电视节目,这些都离不开通讯卫星。
  1987年以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先后搭载65种农作物的种子,已经选育出了一批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新品系和新品种。从空间搭载的甜椒种子中,黑龙江农科院园艺所选育出一只重达175公斤的甜椒;而搭载卫星后的金针菇菌丝生长加快,产量也提高了16.2%—23.8%。也许,哪一天我们的餐桌上已经有了太空食品,我们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这些食品的时候,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在享受着太空科学的成果呢。由于航天器处于微重力、超洁净、高真空的条件之下,这样的环境成为工业材料和药品加工的理想之地,某些药物的月产量相当于地球20年的产量。
  王赤是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他的研究项目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研究太阳活动如何对地球产生影响。“随着发射卫星的增多,我们对太空环境的依赖程度也在增加。所以关心空间天气已经显得非常重要。比如1989年,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由于日冕爆发,其切割地球磁力线产生的巨大电流击穿了魁北克电网,造成了加拿大大范围的停电事故。其实这些可以通过空间天气预报,做好准备工作,尽量减少损失。”
  吴季研究员是遥感方面的专家,他告诉记者,以前科学家对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的观念不强,而今,中心已经有了专门负责成果转化应用的部门,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百姓将从空间科学中受益更多。
  由于国产空间仪器的精度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装载这样仪器的卫星观测、探测得出的数据,国际上是不能承认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空间科学研究已经落后许多。虽然国际上的数据完全免费开放,可以用于科研,但是从某种角度说,这一直是中国空间科学研究的缺憾,而且可以说与我们航天大国的地位根本不相符合。王赤这样告诉记者———看得出,这已经成了中国空间科学家的一个心结。
  所幸的是,国家已经重视到空间科学研究工作面临的问题,并着手加以解决。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向国内外发布了《中国航天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航天业的三大主要任务是:空间技术、空间利用和空间科学。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将空间科学正式列入国家航天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国家的重视之下,一批重量级的空间探测计划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举世闻名的“双星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今年底与欧洲空间局合作的第一颗卫星将发射升空。作为我国第一颗用于空间科学研究的卫星,它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双星计划”之外,“亚太合作小卫星探测计划”、太空太阳望远镜的设计研制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而在这些探测计划实施的基础之上,2015年,日地空间探测计划将会提上日程。
  目前,我国对于月球探测的工作已经开始准备,并且已经把深空探测的重点放在月球和火星。与此同时,在发展载人航天的基础之上,空间站的建设将不是梦想。如果有了这样的研究条件,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将空间无限。


查看完整版本: [-- 空间科学 无限空间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