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京剧《贞观盛事》三进北京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12月 -> 京剧《贞观盛事》三进北京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秦柳 2003-12-31 00:00

京剧《贞观盛事》三进北京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京剧《贞观盛事》三进北京
秦柳
  京剧《贞观盛事》成了舞台艺术的一道风景,成了民族戏曲的一个品牌,在西安举行的中国戏剧节开幕式演出是它,上海金茂大厦五周年庆典演出是它,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颁奖演出也是它。日前此剧在京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展演时,观众再一次领略了它的风采,这也是《贞》剧第三次走上北京舞台。
  该剧导演陈薪伊说,《贞观盛事》讲述的是政通人和,传递的是大唐气魄、大唐盛世华贵典雅、祥和雄浑的人文气质,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因而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在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0台精品剧目中,陈薪伊导演的戏占了两台,除了这出戏,还有话剧《商鞅》,有人说,陈薪伊是精品剧目最大的赢家。而自认为搞了一辈子戏剧的陈薪伊,近日在频频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向媒体敞开心扉,说出了她心中久有的情结。她说,什么样的作品才能代表中国艺术?才能长留舞台?我们这一代人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一直想排一出代表国家水准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让后人回眸历史时,对今天感到失望,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用京剧作载体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可能是最好的形式。但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仅靠一个人,哪怕是再大的角儿也完不成。是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推动,是众多艺术家的通力合作,《贞观盛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这一代艺术工作者赶上了好时候。
  陈薪伊说,过去排一出戏,迫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只能小改小动,剧团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反复修改、推敲,这次是国家的巨额资助,是专家的反复督促指导,使得《贞观盛事》的修改有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和艺术保障。这出戏前后修改了半年多,改动200多处,音乐几乎全部推翻重来,剧情重新进行了梳理,强调了民族风格和京剧本体特征,追求京剧与观众的人性化接触。作为戏曲工作者,我感到庆幸。国家有气魄,国家有实力,艺术家才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
  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说,打造精品就是打造队伍,打造精品也是打造市场。现在要求我们去演出的地区越来越多,《贞》剧从创作至今已在国内演出了70多场。此次在京演出之后,将赴河北、天津、湖北演出,群众需要好戏,精品工程使我们受益匪浅。(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京剧《贞观盛事》三进北京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