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采得灵芝登殿堂——记华人医学家、美国白宫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12月 -> 采得灵芝登殿堂——记华人医学家、美国白宫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曹宏亮 2003-12-31 00:00

采得灵芝登殿堂——记华人医学家、美国白宫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华侨华人世纪行

采得灵芝登殿堂
——记华人医学家、美国白宫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
本报记者 曹宏亮
  相传,华夏有仙草,名灵芝,长于深山老林,人闻而起死回生,长生不老。
  ——题记
今年9月,中国传统医学登堂入室,被承认为一个独特完整的医学体系,补充替代西医之不足,造福美国人民。这个体系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和气功等项目。这是美国官方首次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同和肯定,也是西方文明首次正式将中医中药作为医学接纳吸收。
  这是一个标志,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中国传统医学正式进入西方文明。而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首要人物就是田小明教授,一个20年前从北京移居美国的医学专家。
  享誉华盛顿
  “基于对田小明品德和能力的特别信赖,我任命他为白宫补充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委员。”2000年12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在给田小明的委任状中这样写道。
  事实上,在白宫周围的大华府地区,在医生和病人中,田小明常常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明医师”,那是他出色的治疗和医德换来的。
  他以中医出手诊治的第一个病人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疼痛研究中心主任麦克斯先生。造化弄人,这位疼痛专家患的是神经性头痛,自己一筹莫展,只有靠止疼片度日。无奈之中,他来到田小明的诊室试试看。出乎意料,那些细长细长的银针扎下去10多分钟,他便被催眠似地进入梦乡,醒来后神奇地感觉头不那么痛了。如此这般十几次以后,他完全摆脱了头痛的折磨。
  正巧,这位医学家还为夫人的不孕发愁,既然自己这么难治的头疼都被治好了,夫人来试试没准能解决问题呢。于是他带着夫人也来到田小明的诊室。这回田小明用的是地道的汤药,病人不但要一杯杯地喝那么多苦汤,还要自己一剂剂地煎,好在病人求子心切,全力配合。结果,3个月下来,这位医学家夫人真的怀孕了。
  这些故事很快在大华盛顿地区传播开来。很快,不少西医治不了的疑难杂症患者纷至沓来,把田小明看作“最后的希望”。5年间,1000多名患者出入田小明的诊室,其中200多人本人就是医师,还有两位政坛人物,日后对田小明可是推崇备至。其中一位是资深参议员丹尼斯·迪康希尼,一位是参议院医学健保委员会参议员汤姆·哈金。前者患颈部神经痛,不能低头,不能写字,看遍名医,不见成效。结果,田小明15次针灸完全治愈。后者的弟弟患甲状腺癌全身转移,吗啡用到极限仍不能减轻痛苦,到了田小明的诊室,经过30分钟的治疗,病人的疼痛就大为减轻,之后,吗啡用量逐渐降至10%。这一过程,当参议员的哥哥全看在眼里,完全被“明医师”的神奇医术折服。
  于是,田小明就有了异乎寻常的两位重量级义务宣传员,如中国谚语所说“朝里有了人”。作为参议院医学健保委员会参议员,哈金参与每年180亿美元的国家卫生研究预算。有了对中医的眼见为实,他三次在参议院听证会上疾呼把针灸当作医疗技术展开研究。在一次全美癌症治疗大会上,他发表演讲时,又把自己经历的故事作为开场白。另一位参议员迪康希尼则在国会会刊上发表文章,呼吁对针灸进行认真研究。又致函时任总统的克林顿,称中国的针灸对“减少病人的痛苦、促使病情好转,降低医疗费用”有着积极作用。
  当然,这些奇迹有其特定的病情,用田小明的话说“有些病西医治不了中医能治,有些病西医能治有中医参与能治得更好”。他能深得患者信赖,就在于他中西医学兼通,能够同时用两种方法诊断,对患者的病情了然于胸。同时,诚实面对能治或不能治,或治到什么程度,或有多少治疗效果。中国传统医学在中国尚且扮演配角,在言必称科学论证的西方世界,当然不可能包治百病。也正是他这种务实的态度,赢得众多患者的好评,业内人士的认同,以及重量级政治人物的信任。这些又很快引起了主流社会和舆论界的注意,美国最权威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专业期刊《健康杂志》及多家电视台、电台相继报道田小明的故事和“奇迹”。
  绝顶采灵芝
  与大多数有成就者一样,田小明只身在美国主流社会成得大名,在一个凡事奉科学为神明的文化背景中成功亮出中医的旗帜,打出中医的威风,是靠过人的造诣和本领,靠他人所不及的钻研和追求。正如中国先贤所说,梅花香自苦寒来。
  田小明的医学底蕴,要说受西医训练更多,不仅有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6年的训练,还有美国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骨关节病理研究的深造,更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骨关节生化、超微结构和康复医学研究的锻造。
  “60年代初的西医教学,十分强调实践,从二年级开始,从护理、护士、实习大夫一路做起,内科、外科、妇产科全面见识,好不容易毕业,又被分配至陕西汉中卫生学校教基础医学。8年间培养了数百名赤脚医生。”田小明教授回忆说。
  其实,在此之前,田小明还上过北京体育学院、十六七岁时就蝉联北京市高校铁饼、铅球冠军,有着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称号。所以,他一直对软骨和肌腱的运动创伤病理学有着浓厚兴趣。于是当“文革”结束,调回北京,他便进入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在著名运动创伤和骨科专家教授指导下,从事运动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982年赴美后,他所见到的仪器、资料、文献,无一不刺激他的求知神经,因此,与改革开放后绝大部分首批留学生一样,田小明也是如饥似渴,通宵达旦,恨不得一个晚上掌握所有学问。
  他向霍浦金斯大学的医学专家道夫曼教授学病理,向生化专家文森·哈斯克学生化,在老年病研究所学电镜,在康复医学部学复健。他涉足各个领域,要掌握所有相关科学。
  特别是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期间,著名生化专家文森·哈斯克教授指导他研究关节炎和关节老年变化中的关节软骨及有关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包括生化、病理和超微结构等的改变。“那时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5年时间里几乎没有睡过床。全部精力都放在研究上。”田小明的太太、也是药学研究员的陈尚青回忆说。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田小明、陈尚青夫妇系统地整理了从国内带去的中医药资料,将几十种中药分别制成注射剂,研究其对骨关节代谢的作用。丈夫作医学设计,夫人作有效成分提取。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有关实验结果和数据令人信服地表明,其中十几种中药能明显促进软骨代谢分泌蛋立聚醣和胶元纤维,修复已受损伤的软骨细胞。简言之,这些药对关节炎和运动创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治疗骨性关节炎。后来,他们研制的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就是建立在这时候的研究成果之上。
  科学有条法则,叫作要立论,就要能证明。田小明夫妇做到了这一点。田小明夫妇这个时期的奋斗历程和精神,一如当年的居里夫妇,只是他们没有达到居里夫妇的成就。
  这些功夫,加上天分,田小明都是一个百分百的西医权威。可是,这位身高184厘米的关中大汉总忘不了中国的传统医学,总觉得有责任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做点事情,尽管他没有上过一天正式的中医学院,只不过儿时经常目睹北京绒线胡同他家附近四大名医家门口人来人往的盛况。“每天嬉戏玩闹都可见到各色人等到这里来治病,长大当大夫的志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悄然滋长的。”回忆儿时的情景,田小明仍一脸的神往。
  后来,在北京体育学院当铁饼运动员期间,他想方设法进入其中两位大师施稚墨和熊琦的府上,跟着他们抓药、抄方,并慢慢学习号脉和开方。从那时起直到今年1月这两位先生仙逝前,田小明一直与他们保持着联系,并请教探讨感兴趣的问题。所以,田小明的医学启蒙倒是地地道道的中医。田小明对医学的热爱,也始于中医。
  他听说名医赵锡武名冠京华,便从东单赶到西苑,站着请教赵老“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最佳配方。他当运动员时肘关节受伤,便拜在协和医院理疗科权威黄厚璞医师门下,既学按摩推拿又学西医康复精华。从众多的高师那里,他领悟了“师古不泥古”的道理。
  今天,已成就大名的田小明以成就告诉人们,他是中西医兼通。“不懂得西医就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中医,不懂得中医就不能将西医灵活运用,发挥到极致。”田小明这样阐述二者的关系。
  不辱新使命
  田小明的实力和名望,很快引起美国同行的注意和肯定。在美国国家卫生院的研究一结束,旋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驻美国兼拉丁美洲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此后,三次受聘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HIH)和大名鼎鼎的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审评委员,又受聘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中医针灸临床顾问。
  这些头衔,都使得田小明走遍天下有荣华。可是,田小明有个使命感,那就是中医在人类及其现代化中的地位及前途。作为西医的行家里手,他知道中医的短处,作为中医的继承者之一,他知道中医的长处。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一个有着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传统医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面对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的需要,相比以基督教文明为底蕴的西医,中医的短处和不足也显而易见。中医只有走向新生才会有生命力,中医只有走向新生才会走向世界。这就是结论。
  现在,田小明走向了世界,可他所钟情的中医还没有,这很让他牵挂。于是就在华盛顿,在美国首都的边上,创办一个中华医学研究所和临床治疗中心,给美国人看中医。几年下来,他不但享誉大华盛顿地区,名声传进国会山和白宫,还与附近400多位西医合作,每年为上万病人提供治疗和会诊,将这个诊所发展成为华盛顿地区最大中医诊所。
  在以疗效让美国人认识中医的基础上,田小明还以其实力与乔治城大学医学院合作,争取到美国国家卫生院资助,临床观察研究针灸治疗风湿性肌炎,这是一个突破口。作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HIH)和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评审委员,在前后三次审议针灸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会议中,田小明都发挥重要作用,使其最终承认针灸针为医疗器械,针灸为医疗方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各种文化的互相融合,以及人类同疾病斗争的迫切需要,美国公众也越来越注意到非西医医学的价值和效用。顺应公众要求,2000年3月,美国政府成立白宫补充和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以充分利用和挖掘其他民族医学,修订有关健保医疗政策,最大程度地造福美国公众,发展卫生保健业及其利益。委员会由20名委员组成。田小明是唯一的华人医师。这一任命对田小明来说,责任比荣誉更多。他在参与起草的报告中,力主把美国人通常所说的“东方医学”改为“中国传统医学”,其中包括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和气功等项目。经过认真辩论,这一提议获得通过,并最终成为美国政府的指导性文件。“这不是一词之争,而是正本清源的大事,中医就是中医,不是笼而统之的东方医学。不能以讹传讹。”田小明如此说。
  当然,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让中医走向新生、走向世界可不是一个人或一代人所能完成的,这是许多代人乃至无数代人的事情。基于这一信念,田小明先后创办了大华盛顿地区华人中医学会、全美中医学会,并义务担任两会会长,用集体的力量让中医向主流社会进军。又积极参与发起创办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并在今年9月北京的成立大会上当选副主席。也是在这次盛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田小明“发展中医中药特殊贡献奖”。
  在国内的时候,田小明的愿望是穷西医之先进方法和手段造福自己的同胞,所以两度出国深造。到了美国,当他已经登堂入室,跻身主流社会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新使命,那就是,穷西医之先进方法和技术改造中国传统医学,使其更科学、更神奇,造福中美两国同胞,造福世界人民,为中华文明重放异彩增添新的奇葩。田小明还在努力。(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采得灵芝登殿堂——记华人医学家、美国白宫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