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1月 ->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赵永新 2003-01-31 00:00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第14版(人与自然)
专栏:关注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编者按 回顾人类对于湿地重要性的发现过程,可谓是“荒原草泽浑无用,而今始知‘肾’珍贵”。在2月2日第七个“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本期“人与自然”推出这块湿地专版,敬献给读者。
  愿“地球之肾”越来越健康!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第七个‘世界湿地日’的这一主题定得非常好,是对湿地状况和作用的真实写照。”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直奔主题,“只有把我国的湿地保护好了,我国有限的淡水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小康社会才能变成现实。”
  湿地越健康 淡水越有保障
  “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对于湿地就更是这样。”周生贤局长告诉记者,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能起到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环境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有些地区的自然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淡水资源匮乏,均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周生贤介绍说,目前全球11亿人不能获取安全的淡水,17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21亿多人的生活用水没有安全的处理设施。为此,联合国决定将2003年定为“国际淡水年”。
  周生贤指出,湿地是淡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维持淡水湿地的健康意味着保护淡水及其水源地。只有维护好淡水湿地,保持其自然面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蓄水库的功能,体现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认真履约 湿地大国迅速行动
  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政府认真履行了国际义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国家林业局等17个部委共同颁布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提出了我国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2001年,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启动,明确了湿地保护的优先领域和建设重点。根据国务院的要求,由国家林业局牵头,与国务院10个有关部门一起正在编制全国湿地保护规划,表明了中国政府以工程措施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决心。目前,为期6年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已经结束,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湿地提供了系统的决策依据。
  截至2002年6月底,全国已建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共保护了1600万公顷的天然湿地,我国政府已确定的33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禽在这些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我国大力开展了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已有21块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达303万公顷,湿地的国际合作项目正在有序展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湿地和水禽保护宣传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这些工作使中国湿地保护事业逐渐步入有序发展的阶段。为表彰中国国家林业局及周生贤本人为推进全球湿地保护作出的重大贡献,200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把“献给地球的礼物”奖授予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但是,周生贤并没有因此而忽略我们曾走过的弯路。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许多地方把围湖造田当作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江汉平原湖泊数量急剧减少,洞庭湖的面积50年来减少了近一半。
  “可喜的是,如今,我们终于认识到了湿地的重要性。到2005年,我们将基本遏制由人类活动导致天然湿地萎缩的趋势;从2006年至2020年,逐步恢复退化或丧失的湿地,提高对国家重要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使我国的天然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迎难而上 让“地球之肾”更健康
  “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虽已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压力,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资金缺乏等都严重影响了湿地保护工作。”周生贤指出,我们必须协调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行动起来保护湿地;实施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保证将湿地保护纳入地方和行业发展计划之中,全面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要采取抢救性措施建立一批湿地保护区,同时要管护好已建立的湿地保护区,把保护区建设成为集湿地保护、环境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示范基地;继续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多渠道筹集资金,认真履行《湿地公约》。
  “中国人民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保护好本国的湿地及其自然资源,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积极履行《湿地公约》缔约国的义务的决心。”周生贤局长如是告诉,“我们希望继续与有关国际组织携手合作,全面提高我国的湿地保护水平,并为全球的湿地资源和淡水资源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附图片)
  压题照片:大庆龙凤湿地。
  本报记者 汪波 摄
  相关链接——
  湿地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临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
  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带,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线等,均属于湿地范畴。世界保护监测中心估计,全球湿地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沼泽占30%、草本沼泽占26%、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
  湿地公约
其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是唯一针对一种特定生态系统
  的全球环境条约。该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获得通过,1975年生效,目前已拥有134个成员国。缔约方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批准决议、建议和技术准则,以推动《公约》的履行。
  (注:上述资料均由湿地国际—中国项目《湿地公约》协调局陈克林先生提供。)


查看完整版本: [-- 没有湿地就没有水”——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