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再现碧水蓝天——太原市治理环境污染纪实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2月 -> 再现碧水蓝天——太原市治理环境污染纪实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罗盘 2003-02-24 00:00

再现碧水蓝天——太原市治理环境污染纪实

第1版(要闻)
专栏:

  再现碧水蓝天
——太原市治理环境污染纪实
  本报记者 罗盘
  太原变了。笼罩城郭数十年的烟尘终于散去,天蓝了,风清了,云白了。太原市空气质量一路攀升,二级以上天气最高达到153天,前年甩掉“污染第一城”的帽子,去年捧获“全国文明城市”的盛誉。
  太原变了。汾河岸边,迎泽园内,每天清晨满是晨练的人们。迎泽公园的管理员告诉记者:“过去污染严重,地上和树叶上满是煤尘,公园里冷冷清清。现在灰飞烟散,空气透明,每天晨练的人超过2000人。”
  沐浴着汾河边上的清风,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云公民动情地说:“给人民一片蓝天,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建设小康。”
  霭霭尘雾和“污染第一城”的重压,令历届太原市领导寝食难安,更唤起他们建设新龙城的决心和勇气
  在太原,大气污染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人大代表提案最多的是污染,群众来信意见最多的还是污染。几年前,调研途中的一位领导,站在西岷矿的半山腰上,望着蒙在沉沉黑雾中的省城太原,心情异常沉重:“这怎么得了呀!”那时候,城区有的地方白天开车都得亮灯。一位执著的摄影师,为了拍摄清晰的太原鸟瞰图,苦等3个月无果。1998年,太原市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首。一股股黑烟使古老龙城黯然失色。
  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太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的污染。据统计,太原市每年的耗煤量达到2149.56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万多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6.3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水平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高出近10倍,烟尘、工业粉尘等有害物,人均负荷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数倍。全市25万辆汽车尾气和空气干燥等因素,使二次扬尘带来的污染占到可吸入颗粒物的60%左右。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地质构造,形成几百米厚的逆温层,使污染物很难扩散。污染牵着历届省市领导的心。从1983年起,污染问题就陆续成为太原市政府每年第一次常务办公会的焦点,成为市委常委会每年的第一件要事,成为市人大常委会每年第一个审议的内容,市人大还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九五”期间,太原市邀来钱易等著名环境专家,论证研究,率先颁布了全国第一部清洁生产的地方性法规。世纪之交,太原市委又向国务院庄严承诺:到2005年,全面实现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工业企业环保达标、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的目标。
  2001年,新上任的市委书记云公民,接到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来信。信中说:“我的合作伙伴撤资了,原因就是嫌我们的环境太差了……”“老百姓怨的,就是我们要全力改变的。”云公民说,“没有清新的空气就没有人民的美好生活,没有明亮的天空就没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荣怀对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说:“改善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要求,是人民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太原的空气污染不降下来,我们寝食难安!”太原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出谋划策,随后,成立以李荣怀为组长的治污领导小组,将治理大气污染列为太原市的一号工程。
  拔烟囱、炸土小、摘帽子,太原市治理污染没商量
  拔掉燃煤烟囱,代之以集中供热,是太原市提高功能区环境质量的重要一步。1999年,太原市召开一个以治理大气污染为主题的工作会,会议结束后,与会的市府领导、各区一把手和环保干部亲眼目睹了环保部门拆除市政大院供热烟囱的全过程。2002年,竖在山西省委大院的两根供热烟囱轰然坍塌,太原市新一年度的拔烟囱工作就从省委大院拉开。去年是太原市集中供热力度最大的一年,完成扩容面积600万平方米,共取缔燃煤锅炉139座,拔掉166根燃煤烟囱,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7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4.5万吨。
  太原市煤炭资源丰富,小煤窑、小炼焦、小钢铁、小水泥等随之遍地开花,一度达9000多个,超标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如一口锅盖死死地扣在太原盆地的上空。地处太原南部的清徐县,烟尘滚滚,像一道屏障阻断了太原市唯一的风口。清徐县79个非法焦化厂,创产值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左右,每年达到3500万元左右。县委书记张春根组织了200多名机关干部,分兵把口,给122个烟囱安装了炸药,正在太原检查工作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亲自按动了起爆按钮,彻底打通了太原的主要风口。1998年至今,太原市共取缔非法土小企业9930个。
  对超标排放限期整改而逾期不合格的排污大户,太原市坚决予以关停取缔。污染第一大户太原钢铁公司,3年投入7.1亿元,对厂区设施全面进行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
  2002年,还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膜法水处理系统,市政府还在这里组织召开了企业达标现场会。2000年12月25日,太原市副市长袁高锁等第三次来到污染第二大户太原市第一热电厂,实施对7台低参数、高能耗机组的彻底关停。这一天,一电厂参加过机组运行的许多老领导、老工人主动赶来,含泪目送电闸拉下。太原狮头水泥厂投入2867万元用于除尘,太原铝厂二、三车间等199个污染严重、达标无望的单位关停取缔;太原树脂厂、太原塑料八厂等一批位于城区的“黑大户”也纷纷搬出市区。全市更换了8300辆污染严重的黄面的,报废了300多辆超标排放的小巴。
  太原市用环保的杠杆撬动了产业升级。清徐县自关停土小企业后,搞特色养殖的人多了,6大机焦企业经过改造和升级,全县去年的财政收入增势明显。市领导颇有感触地说,环保帮我们关掉了落后,启动了先进。目前,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有1165家企业入园,去年实现科工贸收入150亿元。
  太原市一手抓除“黑”,一手抓布“绿”,用心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市政府将市府周围5000余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把政府大院建成了市民休闲纳凉的公园。市政府还请来环保专家,规划布局了长90公里、宽30公里的环城林带,当年栽种,次年见绿,三年成林。专家测算,环城林带建成后,草本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可净化空气120万立方米;可满足10万人的生理需求,每年可涵养水源312万吨,减少水土流失41.6万吨。
  汾河两岸又成了鸟的天堂,太原人重新拾回了自信,好环境终成为生产力
太原人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2002年,太原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比2001年下降了14.08%、15.69%和15.912%,地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3.3%。汾河两岸又成了鸟的天堂,多年不见的花凫、紫鹭等40多种珍稀鸟类重新回到这里栖息繁衍。
  环境治理极大地改善了太原人的生活质量。爱美的太原人,再不用担心浅衣服一穿就落灰,华都商厦去年各类服装销售额比往年增加了近三成。并州路上的一家太阳能经销商,去年破天荒卖出200多台热水器,老板武田塍喜滋滋地说:“大气好,阳光足,买的人自然就多了。”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全市户外活动人数较往年增加了近六成。
  外界纷纷看好太原市的投资环境。去年8月底,正为“梨枣”销路挠头的山西安康实业有限公司经理秦少明,接到新加坡客商的合作意向,他落泪了。就在两年前,他为这个项目付出60万元前期合作款,孰料对方一听“梨枣”产地在太原,撤资免谈了。
  2002中国·太原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暨项目洽谈会上,具有投资意向的世界500强代表一增再增,8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额达10.6亿美元。
  龙城太原,正以清新的面目、崭新的容颜傲立于黄土高原。2002年,太原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34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收入达到46.7亿元,同比增长21.6%,两项主要指标创下太原市历年来的最好纪录。太原市委书记云公民豪情满怀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查看完整版本: [-- 再现碧水蓝天——太原市治理环境污染纪实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