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享乐主义要不得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2月 -> 享乐主义要不得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祖禹 2003-02-24 00:00

享乐主义要不得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享乐主义要不得
刘祖禹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没有任何理由抛弃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一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们也不时听到另外一种声音。有一篇题为《享乐主义者宣言》的文章,作者自称是享乐主义者,堂而皇之地把享乐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目的加以张扬。作者称,人体躯壳上从眼睛到鼻子、舌头、皮肤等等各个感官,都应该去尽情地享受,“享受人世的一切美丽”。与《宣言》同时发表的一组文章还呼唤:“要重新定义享乐”,“要给享乐松绑”,“生活要靠感觉,不要靠说法”等等。
也许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该文首句说,一个精灵,一个享乐主义的美丽精灵,将在大道通衢中流行。该文还号召整个城市的享乐主义者联合起来。这当然不是戏言,也反映不了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文章公开见诸报端,不能不产生消极影响。
我们从来不主张过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明明白白写在党章里的。但要过上好生活,要靠我们艰苦奋斗。这是党的基本经验之一。八十多年来我们党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五十多年来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都是靠艰苦奋斗得来的。最近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全党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重申要牢记“两个务必”,其重要意义正在于,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不要说我们国家还远远没有达到富有,即使将来物质更加丰富、生产力更加发达,我们仍不能丢弃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
享乐成为主义,和我们一般说的生活过得舒适一点、快乐一点,语义上是不可通用的。改善人民生活和享乐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享乐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带来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而是一种颓废落后的思想。“成由勤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古训,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那种“生活上的目的就是要求感官上的享受”的“享乐主义”,也受到尖锐的批评。美国学者所著的《西方社会病》一书认为,“一个人拜倒在感官的脚下,就成了他感官的奴隶,也就成了他人的奴隶”。爱因斯坦甚至辛辣地把一味追求安乐的心态讥讽为猪的欲望。
作者在诠释“人世的一切美丽”的内容时,还刻意提到要享受一种“恣肆横溢的精神自由”,并把它称之为“灵魂的归宿”。这种恣肆横溢的自由,是一种什么自由呢?世上究竟有没有这种自由呢?人们的灵魂(如果有灵魂的话)可以找到这样的归宿吗?胡锦涛同志前不久在西柏坡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民族、国家、政党是难以自立自强、发展进步、兴旺发达的。把这段话用之于个人,同样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一味追求感官享受,在物质上恣肆行乐,在精神上恣肆横溢,会造就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不难想象的。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向广大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的重要责任。现在,全国人民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看一看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壮志豪情,想一想还有那么多困难群众为摆脱贫困而艰苦奋斗,有些人却为享乐主义张目,这实在是很不应该的。


查看完整版本: [-- 享乐主义要不得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