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寻找雷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2003年02月 -> 寻找雷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胡果 2003-02-24 00:00

寻找雷锋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

  寻找雷锋
本报记者 胡果
  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0周年纪念日。40年前,一个普通的士兵,以22岁的短暂生命,感动了一个时代。40年来,他那生于平凡的伟大品格,感召着一辈辈中国人,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组成。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上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中国,更加热切地呼唤着雷锋的名字。
抚顺,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全国三个雷锋纪念馆,抚顺有其二。这里,遍布雷锋的足迹,走近它,也就开始了一次特殊的找寻。
抚顺雷锋纪念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改扩建工程已近尾声,一间实景茅草屋成为我们参观的起点。当年,湘江边上的苦孩子雷锋就是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欣欣然迈进了新时代。
两尊新添的仿真蜡像出自著名蜡像艺术家尔宝瑞之手:站在推土机旁的鞍钢工人雷锋意气风发,端坐车厢读毛选的军人雷锋成熟而安详。共同之处是那双眯缝着的眼睛,笑意微微。尔教授说,用专业的眼光看,这个圆圆脸的小个儿战士实在很普通,与众不同的是他脸上的神情,朴实、纯净,有种从心底涌出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荡漾在展厅每个角落——触目所及的照片上,都带着微笑。他爱美。戴军帽时会在前额处露出几绺头发。他爱唱歌,会打快板、拉手风琴。他特别喜欢留影。在他眼中,新生活是那么美好,来之不易,每一天都应该好好度过,每个瞬间都值得收藏、珍惜。他由衷地爱身边每一个同志,谁有困难都伸手相助……朴实的美,可亲的真,在一本本摊开的日记中得到了升华。
纸已黄,字已淡,普通一兵的成长心迹鲜活依然。他从一枚钉子的“挤”和“钻”中悟出刻苦学习的真谛,他由一颗螺丝钉身上看到干一行爱一行的闪光。考问过无数哲人的人生命题在这里得到了最简捷的回答:“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常人惧怕的平凡,在他眼里有着不同寻常的力量——“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瓦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琐碎事,就因为此。”
“这是一滴特殊的油,它能覆盖整个海洋,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平静”,美国教师詹姆斯留言。《朝日新闻》记者堀江义人更干脆:“雷锋属于全世界!”——1964年建馆以来,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名参观者慕名前来。1182件展品,连缀出一个中国士兵22年的生命轨迹。每件展品都琐细而平实,当它们积聚在一起,就是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
离开望花区,走向雷锋团。靠窗的下铺一尘不染,棉被叠得方方整整。一溜漱口杯中,那只军绿色的搪瓷缸永远摆在第一。每晚点名叫“雷锋”,全班异口同声:“到!”
40年来,雷锋班唯一的“特权”是,每天可以晚熄灯一个小时,拆读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信函,并给其中部分回信。这些来信码放得整整齐齐,请进了珍藏室。四十度春秋,35万封来信,成为雷锋班最大的财富。
离雷锋班不远便是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许多展品都是原物。譬如这“三件宝”——皮茄克、手表、料子裤,雷锋当工人时添置的家当。围绕是否让它们公开展出,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今天,它们静静躺在这里,坦然述说着一个普通青年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真实履历。
漫步今日雷锋团,设施齐全的健身房,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连线到营、连的局域网……走过40年风雨,抖落误解与困惑,团政委修长智说,我们今天学雷锋,首先就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学习他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一句话,打得赢,不变质!
告别雷锋团,听到一个故事:有个战士每天悄悄早起擦拭雷锋塑像,坚持3年,评选学雷锋标兵却落选了。原因:感情朴实可亲,作为典型却不可取。是的,雷锋精神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它犹如一道洪流,只有永远向前,才能生命奔腾……(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寻找雷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